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19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 文章以基于家校合作视角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对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对策以供参考。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因素诱导蒙骗,因此需要学校及家长共同努力通过开展相应德育教育使得小学生个人品格与价值观念得以健康发展,有效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及影响。 一、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传统小学教育中,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

2、重视程度并不高,事实上当下很多学校仍把学习成绩好坏当做评判“三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势必会对小学生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小学阶段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未来的人才发展要求不仅仅体现在能力技能方面,对人的德育品格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规范自身的道德育为,才能有效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校付诸相关行动与努力,来自家长的教育也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此可见父母的言行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品格的养成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父母的日常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

3、己的孩子,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来自父母家庭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德育品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父母不可能随时都在小学生身边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并且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是学校生活,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基于此,学校在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时,应有效的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实现共赢。2 二、家校合作?角下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校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甚至某些学校教师认为家庭教育可有可无,学校教育才是关键。因此在对

4、小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家长进行相应配合,学校主导教育地位的“优越性”显露无疑,学校教育地位的权威也得以充分展现,甚至一些家长也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而对于家长来说,对于来自学校的“支配”只能被动的接受,很难在家校合作中掌握话语权,在对孩子日常德育、学习教育中难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特别是当孩子犯错时,学校一方会指责父母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与职责,这对家长一方来说是不公平的,尽管家校双方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但就如何教育,由于两者存在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因此很难达到观点上的一致,由此导致了家校合作难以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其效用。 2.学校与家庭割裂 在日常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

5、教师的教育视角过于狭隘,在对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实际,而仍是局限于校内与课堂之上,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德育效果。除此之外,教师的这种封闭式德育教育理念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无法与家庭教育做到充分凝聚,难以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优势,并限制了德育成果向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3.德育教育资源不够充分 当前有些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仅仅局限于对德育教材这一教育资源开展相应教学,而忽视了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德育教育资源,使得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及内容过于陈旧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家长与教师担心过早让孩子接触到网络会对其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与家长拒绝让小学

6、生接触到网络,这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此外,家校合作沟通方式上也过于传统,尽管有QQ群与微信群,但当下仍以家长会作为主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但由于家长会主要都是在讨论与学习成绩有关的问题,涉及到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比较少,因此使得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很难落实到位。 三、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1.通过建立协调、沟通机构,提高双方认知 为了使得家校双方的意见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表达,促进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协调、沟通机构,提高双方认知,平衡两者之间的地位,提升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家校联合行动委员会、家委会等机构使得双方意见都能够得到充分表

7、达,家校联合行动委员会由学校与家长共同推举出代表,家委会则由家长推举出相应代表,共同负责诸如学生德育教育课程安排、社会实践及安全教育等工作,使得家长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避免了双方在德育工作中不平等的地位,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三方联动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 为了让家校合作理念充分发挥其效果,有效解决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割裂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三方联动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的建立,在小学生安全成长环境的角度搭建教育网络平台,通过教育平台来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在教育平台之上学校可以将小学生家长信息详细记录其中,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

8、等,方便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相应联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平台及时更新小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表现,以方便家长对小学生道德行为表现了解,并及时对小学生不良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纠正与引导,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并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应鼓励家长也参与到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中来,例如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讲座、亲子活动等,从而使得家校合作更加深入紧密,共同促进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3 3.充分利用整合各种德育教育资源 首先,对于已有的德育教育资源,在充分对其利用的同时并适当进行创新,例如关于德育教育教材的课程设计,基于家校合作视角及德育课程本身具有的

9、特殊性,因此在德育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可由素质相对较高的家长与学校共同参与设计,并将小学生日常德育情况与学校德育工作挂钩,对德育课程的考核也纳入到小学生期末成绩考核中来。在对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有了家长的参与,一方面会使得小学生德育教育课程设计更加合理,更加贴合小学生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推进德育工作顺利发展。其次为了使得家校合作措施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因此应充分利用整合新的德育教学资源,如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资源,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例如某学校为了使得家校合作理念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丰富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方式,其利用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整合如“树立道德风尚,

10、弘扬法治精神”、“讲道德、有品行学习心得体会”等新闻报道资讯,并将这些相应资讯以私信、微信方式发送给家长,从而使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并注意规范自身日常道德行为,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最后在对小学生日常德育教育课程中,应打破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限制,将相应德育资源以视频、图片、文字方式利用新媒体展现给小学生,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例如,教师在德育教育课堂之上先利用多媒体放一段具有争议性的视频或新闻,如“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随后组织小学生进行相应辩论,使得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并在课下利用微博平台就该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使得德育教学效果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此外,在家校合作沟通方面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进一步强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得家长会的召开不在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学校与家长沟通更为方便快捷,共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l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下家校合作视角下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校合作下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仍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需要家长与学校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推进家校合作进一步实现深入合作,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