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75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小学五、六年级)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相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尤其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情况,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些教师

2、对新课改并没有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将重点完全放在求新求变上,在教学上急于转变,而忽视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针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小学高年级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得到方法借鉴,还希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阅读兴趣,真正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阅读,达到能进行更高阶段学习的阅读能力。 现代社会小学生阅读途径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广泛,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在实体店、在网店买书,在图书馆借书,也可以阅读电子书籍。但现在小学生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传统的电视

3、、电影、新兴的网络娱乐形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对阅读的关注。高年级的学生又面临着小升初的考试压力,往往忙于题海,忽略了对经典的诵读,即使诵读,也是走马观花,浮躁之风盛行。 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的优秀素质代替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匮乏。而应该是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成为了群众演员。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容量过大、形式多样、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滥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变化快、形式华丽,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用视觉画面刺激代替了文本阅读。虽然有朗朗的读书声,但缺乏默读思考的时间。闹哄哄的课堂缺乏真正的语言训练点上下功夫,阅读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用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不能进

4、行深层次的思考。阅读有效性低下。 教师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用力,把以“组”为单位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用统一的模式运用到不同的课型中。因为目标不清晰,教师在教学中不敢放手,牵引的痕迹过重。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文,总是按照“课题分析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分段小段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总结作业”这一模式进行,这种灌输的方式扼杀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教师的教学视野狭小,只局限于课内教学,教学空间封闭。没有树立大语文观,不重视课外阅读,封闭的教学空间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听之任之,随意性大,缺乏方法的指导。合作阅读、展示、相互交流的分组讨论流

5、于形式。教学空间的封闭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在读写结合时不能释放自己的积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很多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研究了许多有关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教学一篇课文,首先给它归类,这是精读课文,马上归到精读“科”,照课文内容抓“药”(阅读方法),看似有的放矢,结果日复一日地教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了,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变成了肢解教学内容冷冰冰的手术台。实际上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在形式上都是以“专题”为单位的,教师要明确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整组教材,确定专题总目标,制定切合本专题的三维目标。接着紧扣本专题的目标,制定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这样专题学形成一个整体。

6、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表达,是运用语言文字把观察到的内容加以表现的过程,读写迁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契机,把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开发、寻找阅读教材的读写结合点。以六年级上册为例,如第一单元是描写大自然优美风景的美文,有 2 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是品味优美语言、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范例。虽然没有要求背诵,但仍要求学生背出精彩段落把其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写一处优美景物”的小练笔中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

7、富了语言的积累;第二单元是以“热爱祖国”为专题,詹天佑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教学时让学生查找清朝末年的时代背景和詹天佑的资料,体会到当时詹天佑面临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忍受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蔑视,经受着修筑京张铁路的极其恶劣的地理环境考验,因为詹天佑心中有一个坚定地信念: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在课后,我安排了学生进行小练笔,续写“我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理解到了詹天佑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为国家争一口气的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三单元以穷人为例,学习其环境、人物心理描写,为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事例积累写法,引

8、导完成“发生在同学之间一件有趣的事”的小练笔;第四单元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我考虑到这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全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便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并设计小练笔“谈谈你对家乡环境的保护”,学生巧妙地运用上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每周就 6节,再加上一节阅读课和一节书法课,才8节。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内的时间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阅读学习是个长期知识储备的过程,是个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内化所学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好的阅读教学先要做到广泛阅读,学生只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才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