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77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 经历了紧张的考试,高考总算是结束了。然而有些心理问题,似乎才刚刚开始。 小东本来以为,考完之后会彻底放松、很开心,结果却是茫然无措,忐忑不安,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整天六神无主,甚至彻夜难眠,比考试期间还要紧张。 考完试的第一天,小东就从起床开始,大吃大喝了一整天,然后晚上睡不着觉,又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就上网玩游戏玩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他还是睡不着,整天在街上逛来逛去,消磨时光。从考完到第三天,他几乎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过。 小东讨厌的是,如果不放肆地玩,他就会想到刚过去的考试,反复想到考过的题目。考完最后一科后,大家都去跟老师对了一下答案。有几道小东自认为有把握

2、的题竟然答错了,一想到做错的题目,他就觉得自责、悔恨。特别是物理有一道选择题,他好像看错题了,虽然知道这个错误要被扣除的分数比例不大,但怎么知道就没有别的错误呢?在等待考试结果的这些日子里,小东只要一安静下来,心里就有种莫名的烦躁,就会反复想到自己没有做好的题目。 特别是一想到高中这三年爸妈无微不至的照顾,想到老师的帮助和激励,小东就会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们,在家他都不敢正视父母的眼睛。昨晚小东梦到自己从高山顶上掉下悬崖,惊醒后,他甚至还想,如果高考结果确实不理想,他该怎样面对父母和亲戚还不如死了算了。 心理解析 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这段时间,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比高考前与高考期间往往有增无减。高考后

3、,一些考生的心理压力非但没有消失,还会产生突发性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甚至发生心理问题“井喷”。 这是因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高强度的复习和考试,大大消耗了考生的生理、心理能量,让他们的身心皆处于较虚弱的状态。高考的压力更是让大多数考生心里积累起大量负面情绪,不过这些情绪长期被紧张的学习和考试所掩盖,没有被及时释放出来。当考试一结束,考生感到身上的负担全部卸下,这些不健康的情绪便会随之而来,并以更大的力量影响考生的生活。如同紧绷的皮筋突然松弛会剧烈弹跳一样,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会出现“井喷”现象,因此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很容易出现。 高考前考生的紧张、焦虑都是虚拟的、假设的

4、,考完之后明确知道自己发挥不佳的失落才是真实的,是考前的紧张所无法比拟的。 小心这些心理危机 焦虑型一些考生对成绩有过高期望,考后会坐立不安。成绩好的考生更担心录取情况,易出现中度焦虑。分数不理想的考生,则容易情绪低落和悲观,担心考不上大学变得郁郁寡欢。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

5、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

6、,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盲目型考生自我感觉特别好,出现很兴奋状态,甚至把课本都卖了。一旦分数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较远,则出现心理压抑。 挫败型整日为成绩忧心忡忡,心神不宁。这类考生很悲观,很抑郁,甚至想死,很容易走人心理误区。前述的小东就属于这种类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

7、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放纵型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生活失去规律,有些孩子可能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惯。放纵型心理在考生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其实,考生心理问题有时来源于一些家长对待孩子高考前后态度上的变化。考前和高考期间,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一旦高考结束,家长也有松口气的思想,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正是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考后心理问题的“井喷”。 心理处方 高考结束后,考生培育生活情趣,充实生活?热莺苤匾?。每天制定新的作息时段,按时有规律地进行作息,实行假期生活多元化,组织静态的学习方式,例如看看喜爱的书籍,听听钟爱的音乐。也可安排户外活动,全家到外地旅游,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8、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增强父母与孩子的亲情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放松而不是放纵。实践证明,很多过来人体重超标大多是在这个时期。所以,选择打球等运动是个不错的方式,既可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还可以约同学一起看电影、旅游等,当然每天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因为高考后这段时间是孩子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引导,陪伴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等待期。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

9、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建议高考后这段时间,父母要和孩子积极沟通,共同探讨今后的生活方向等问题。家长可以给孩子建议,让他自己选择,例如可以建议孩子考驾照、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英语等实用的技能,或者帮家长做点家务,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这都有益于考后平衡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