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78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探究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思想,其中应用能力则是体现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如何从生活中找出数学素材,发展学生理解数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8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策略的应用,以及对数字的感觉。其中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数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

2、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如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是当前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数学教材,充分挖掘数学价值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教材的编写更贴合学生的生活,深度减少,宽度增加,教材的实用性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深挖教材思想,体会教材价值,使教材的呈现更有趣,更科学,更实用。 (一)灵活使用教材 不要忽视教材中一些“边角料”的内容,这些内容或许是习题中的一题,或许只出现在某一页的一角,却可能正是学生

3、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使用。把学生感兴趣的小练习、数学小知识,如计算24点量一量等内容推陈出新,可通过让学生比赛,或走到户外实际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与实用性。 (二)合理重组教材 数学教材并不一定要用数学的方式呈?F,可以根据内容结合其他学科。比如田忌赛马可以结合语文课,1亿有多大?可以结合品德与生活或综合实践等。跨学科之间的组合,能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到数学在多学科、多角度的应用。 (三)创造实用教材 我们可以根据目前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所熟悉的或了解的一些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的问题背景,或者把教材中的人名、地名等

4、改成学生熟悉的身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生活数学,把握数学感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完成书本上的既定知识,用定势的思维去解决一些看似规范的数学问题。虽然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技能,掌握到一些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感和数学思维。 (一)“找”数学 数学存在于生活的多个方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比如,学习人民币兑换一课,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小数点的移动,可在学习前布置学生到银行去实际调查当前的货币兑换汇率。虽然是旧知的重新组合,但学生的收获很多。首先他们收集到了不同

5、位数的小数1美元=6.4776元人民币,1日元=0.0651元人民币,1港元=0.8353元人民币,1新加坡元=4.9007元人民币,1欧元=8.8189元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产生了思考,为什么有的国家的货币能兑换较多的人民币,有的却只能换很少的人民币?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去了解缘由,从而由数学问题上升到世界观、价值观的角度。其次,学生发展了一定的数感,对数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可能有很多位,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三位或四位;小数的位数多,并不代表着小数就越大,主要看小数点的位置。像这样,教师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与学习内容

6、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真的存在于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不再排斥。 (二)“做”数学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感到图形的教学很不易,特别是到了高年级,立体图形往往是学生很“畏惧”的内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纸上谈兵”,用二维的视角去看待三维的空间。这时候,不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入手。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可拆解的长方体包装盒,在课堂上当场拆开,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再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如何包装能节省材料;还可以进行无盖笔盒的制作。表面看一节课似乎都没有怎么动笔算,却能把手中的长方体从里到外看得清清楚楚。“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真正看懂了

7、立体结构,自然就理解了计算方法。同样,制作“莫比乌斯带”的教学也采用了“做数学”的方法,学生学得很开心,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增加了学习兴趣。 (三)“用”数学 数学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能否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了考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学习百分数后会算银行的利息、贷款;掌握折扣知识有助于商场的打折计算;学习面积之后会计算家里的瓷砖数量、价钱;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明白了自行车构造的作用;学习了比例后认识了黄金分割的美;还有更多漂亮的数学几何图形,可以用到家具、家私和建筑这些数学知识虽然简单,却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更不难学,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

8、边。 三、应用经验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体现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即要建立学生熟悉的数学模型。而建模首先必须对生活原型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亲自经历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学材料。在提供问题的背景时,首先应考虑这些背景材料学生是否熟悉,学生是否对这些背景材料感兴趣。教材中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数概念模型、运算模型、运算律模型、解决问题模型、方程模型等。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结合运动会的具体场景,设计为班级同学购买运动服的实际问题。一套运动

9、服上衣55元,裤子45元,全班共44人,一共花多少元?看似简单的乘法,其中却蕴含了运算律模型。有一部分学生会分步计算先算上衣价格5544=2420元,再算裤子价格4544=1980元,最后再把两者加起来等于2420+1980=4400元,或者也可以直接列成综合算式5544+4544。还有的学生更愿意先算1套的总价55+45=100,再用10044=4400元,或许这部分学生的数感思想使他们发现了数字中可以凑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则发现与刚学过的乘法分配律是一样的。(55+44)44=5544+4544。于是建立这样一种模型当发现有相同的数字时,使用运算规律能更方便计算。再如构建解决问题

10、模型学生通过走进实际生活,了解到真实的商场促销情况。花生油大桶装(5.436L)原价158元,小桶装(500ml)13.4元,现有两种促销方式大桶打九折;买一桶大的送一小桶的。通过计算得知,第种打折后的价钱是15890%=142.2元,第种相当于大桶的价钱扣掉小桶的价钱158-13.4=144.6元。可见,并不是“买一送一”一定合算。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算出同一商品不同包装下,哪种更便宜。用这样的数学模型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使数学思想进一步在学生脑海里升华,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真的很实用。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数学课堂,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