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村教育的现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496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农村教育的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议农村教育的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议农村教育的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议农村教育的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农村教育的现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议农村教育的现状 农村学校教育表面看似不错,实则华而不实,家长及学生学习态度和表现较差。原因有客观的,更有学生及家庭主观的。 农村学校 教育体制 学习 读书无用 国家实施全面义务教育的着眼点,主要是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整体综合素质,以此达到“民强则国强”的宏伟目标。党十八大的农村发展方针,更把中央的建设重心明显的转移到了“三农”。农村学生的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所以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对农村教育基

2、础设施大力投入和改进,已极大缩小了城乡差距。应该说农村教育质量也会大大缩小城乡差距,紧随其后。可实际情况是,当下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一改善的极好形势下,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说,严格意义上的文盲没减反增了,许多地方的学校教育甚至有倒退的迹象。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什么呢?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近年来“打工潮”的兴起,外出务工队伍急剧壮大,留守儿童与日俱增,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全班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数量是惊人的。这些留守儿童中十有八九是寄宿生。他们远离父母亲人,缺少家人的温暖和关爱,冷漠、孤僻,心理失衡。其个性心理往往表现为好奇心重,模仿力强,自控力差,性格叛逆,

3、对是非美丑缺乏辨别,因而不良文化和不良人群乘虚而入,导致他们中出现各种不健康心理和违规违纪的行为。例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读书无用论”,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些不正之风的存在、蔓延,使不少学生对社会产生悲观、失望等心态。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学生迷恋网吧,染上了网瘾,极大地受到网上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恶劣的生存环境阻碍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与发展,不少学生因家庭条件差,所处环境偏远、闭塞而产生自卑冷漠、偏执等不良性格。主要缺口在于:1.亲情饥渴。负责监管孩子的祖父母或亲人是隔代教育,隔代抚养以生活照顾为主,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4、脱节,监管人根本无法对小孩进行有效的家庭管教。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学生普遍表现出内心封闭,情绪消极,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悲观、孤僻、骄横、任性、好吃懒做等性格和情绪的缺陷。他们的这种行为表现一是天性使然,更主要是他们自我发泄补偿及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和自我防御的表现。2.教育无援。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因父母外出几乎成了一片空白。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只是学校单方孤军奋战。管理要求过严时,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对立,也很容易导致他们逃学和辍学。3.无学习自觉性。对学习缺乏热情,厌学。自控能力弱,学习习惯差,自由散漫、胡游乱转,在家几乎没有看书学

5、习的习惯,家庭作业不做、乱做或抄袭,起不到一点巩固复习提高的作用。4.自律能力弱,行为偏差。因父母不在身边,加上他们和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导致许多学生在家里不听长辈教导,养成不做作业、不听讲、学习不动脑筋、过度贪玩、说谎、放荡不羁、乱花钱等不良行为。5.生活太优越。租住漂亮的房子,单人单间,生活设施及用品一应俱全。他们花钱大方,父母基于愧疚也更大方,有求必给。 造成农村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多、不读书不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家庭成员老少都溺爱孩子。因计划生育政策,孩子成了无比稀有和珍贵的拥有,亲人们不想也不愿让自己的心

6、肝宝贝受这份人间最大最长的“苦”。只要让孩子拥有自由自在快乐的童年就好,上学只图个快活,混混年龄,学多少算多少。 第二,极好的打工形势和效益令家长、孩子们几乎遗忘了教育学习,对学习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了。如今打工政策的趋势越来越好,全国范围的农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力倾巢出动外出务工挣钱,甚至就连一部分六七十岁有点能力的老人也踊跃地上了 “战场”!村里仅仅剩下几十个老弱病残。几个月、半年或一年后,这些出门打工的父辈们个个给孩子带回几万甚至几十万红艳艳的钞票,满面笑容乐呵呵地向孩子们展示、夸耀,声高气大地讲述打工的见闻、乐趣及快活,胸有成竹轻松地商讨谋划着下一回打工的方向和收成。这情形这场面,当

7、父母的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心上?!孩子又怎能把自己的未来押在艰苦而又遥遥无期的学习上呢!?孩子们的心怎么能静得下来努力学习呢!?父母以人格育人格,打工收获丰厚的父母们的表现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扭曲对美与丑的辨别标准,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和认识是:自己的父辈们没念什么书,甚至是文盲,照样容易地挣了大钱,存折都是六位数,买车买房买地又生活好,人前人后有能耐。原来不念书也完全可以生活得更好,更有滋又有味,这比念书的强千倍。再看看“努力读书”有工作的老师们,寒酸可怜。孩子们早已无比的羡慕父辈、心里暗下决心急不可耐的想象着自己打工的辉煌啦。 第三,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让家长学生们认定读书前途

8、无望、工作渺茫、薪水微薄、生活拮据紧巴巴。读书无用在他们中间滋生、蔓延、扎根。大哥哥大姐姐大学毕业就业无门的尴尬和无奈让孩子们更打消了努力学习的念头。 农村学校资源配置的欠缺和失衡也是导致农村孩子缺乏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这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和基础硬件两方面的问题。师资力量方面一是教师人数配额的不足,致使课程开设不齐不全,有的仅开设语文和数学,这与家长的期望是相去甚远的,孩子们也甚感单一无趣。二是所配教师要么年龄太大无热情,孩子们不喜欢,要么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虽热情奔放但毕竟教学经验不足,家长不放心。农村学校的好老师来得快走得更快调进城了,这样农村学校无形中成了“养老院”和初级“培训基地”!

9、基础硬件建设上主要是课桌凳、多媒体、电脑、图书仪器实验室等,与城区学校有明显的差距,孩子们享受不上优质先进的教育资源,也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热情。 现行农村教育体制上存在的不切实际、单一化等诸多问题也是影响农村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教育体制的过于形式主义大大脱离了人们生活生产的需求,许多学科一生都用不上几回,学而无用,白费时间和心血,家长孩子都比较清楚地认知这一点。 农村教育扭转的瓶颈关键在于教育体制方针的改变和调整,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影响改变人们对教育学习的态度认识,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相信随着“三农”政策的车轮,乘着“城乡一体化”的春风,农村教育教学定会滚滚向前,蒸蒸日上,也定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方针和建设要求的新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