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563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教师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教师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流失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该研究以问卷调查与访谈为主要途径,对浙江省日益突出的幼儿教师流失原因进行探寻,结果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与高工作负担形成的强烈矛盾是导致流失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该矛盾,更好地完善幼儿师资队伍,完善幼儿教育体制,减轻幼儿教师工作负担,提高社会认可度是解决问题必备之策。 一、幼儿教师流失原因 (一)幼儿教师的报酬与付出严重失调 1.工资待遇低 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工资偏低,尤其是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更低。根据调查显示,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收入在1万3元万之间,在编教师的平均收入在3万6万元之间。非在编幼儿教师工资收入

2、是在编教师收入的1/3,甚至有的连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都没有达到。二是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大省,现有的幼儿园绝大部分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与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享有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养老福利和住房公积金相比,只有部分民办幼儿园会帮助教师缴纳“五险一金”或“三险一金”,但其缴纳的社保基金是社会最低标准,类似一般小型企业的普通职工。 2.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其中主要表现在幼儿园的师幼比例超标,进而导致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加大。 对于幼儿园的班级人数,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小班25人,中

3、班30人,大班35人。按照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要求,一个班级配备2名教师,1名保育员,即师幼比在1:10-1:15之间。如果把保育员计算在内的话,师幼比例在1:8-1:12之间。以幼儿园计算的话,我国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是1:61:7。而目前,除了公办幼儿园能够为每个班级配备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外,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不管是规程还是标准中提到的班级幼儿人数和师幼比在大多数幼儿园都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 除了师幼比超标外,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非常大,承担着幼儿的保教任务,也就是说,除了组织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外

4、,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吃、喝、拉、撒、睡都是教师的工作范畴。可以说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只要涉及到幼儿的事情是无所不包。这些工作虽然细碎、繁琐,但又是十分的重要。 (二)幼儿教育专业素养与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 现代幼儿教育要求人们改变过去传统的幼儿教师只会唱唱跳跳的形象,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这些素养有:对儿童认识和理解的知识、对幼儿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等。而目前,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求学期间只有在大学专科及本科会有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初步要求,而科研课题的申请从未涉猎过,所以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这是非常艰巨且难完成的任务。诚如一位资深的园

5、长所说:“现在幼儿教师不仅要做好基本的日常教学工作,还要有基本的写作与科学研究能力,这就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难度。”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地深入以及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期待的提升,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后有更多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会感到力不从心。 (三)自我专业认同感与社会认同的差距 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专业化认同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认同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专业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的认同。 从调查可以得知,有91.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需要经过系统学习的,而只有24.1%的社会人员持这种观点。有4.1%的教师认为从事幼教工作只需简单

6、的培训或者不需要培训,而有66.9%社会人员赞同这种观点。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与传统的社会偏见有着密切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幼儿教师仍留在只需要简单的唱唱跳跳阶段。当然也与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没有展示强大的专业素养以及与家长或社会人员的交流沟通中没有展示出应有的专业素养有关。因此,教师专业认同感与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感之间的差距,导致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尊重程度远不如其他阶段教育的教师,幼儿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措施 (一)完善幼儿教师人事制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1增加幼儿教师编制名额 对于专任教师可按照师生比核定教师编制,专任教师与幼儿比例原则上控制在l:15以内,

7、保育员、医务保健人员等其他教职工的编制可按照班级规模核定。如每班平均配1名保育员,逐步实现教师编制扩展的过度。同时,对于乡镇幼儿园,做好“一乡(镇)一公办园”机构编制核定工作,允许条件优秀的非本地户籍的毕业生及非在编教师报考幼儿教师编制考试,提高师资水平,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提高非在编幼儿教师工资收入 一是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加大对幼儿教师资待遇的投入,保障老师应享有的合理且合法的工资报酬,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例如:2010年杭州出台了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增加10左右的幼儿园教师编制。对非在编的幼儿教师采取逐年提高其收入,争取到2015年非在编教师工资水平可以达到在编教师的工

8、资福利待遇水平。二是从幼儿园层面来讲,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尤其是民办幼儿园。除教师应享有的固定工资外,对于加班、获奖、有突出贡献等要实施激励政策,在工资待遇上有所体现,让教师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有价值的。 (二)严格按照法律制度办学,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对于学前教育的办学,国家和地方有相关的规定。2012年浙江省提出,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的教职工主要包括园长、专任教师、部分医务保健人员和财会人员。按照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的班级规模,浙江省明确了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核定标准:专任教师按照班师比11.512的比例核定,具体比例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寄宿制幼儿园专

9、任教师编制可适当增加。对于生源较少的偏远地区、海岛、山区,应保证每班至少有1名专任教师。班额得到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幼儿,发掘孩子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人施教。 (三)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其社会认可度 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必须加强幼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幼儿教育与城市幼儿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超过一半的农村幼儿教师并非学前教育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教育与训练,虽然受过短期的培训,但对专业内涵的理解支离破碎。这部分教师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帮助的对象,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我们提高幼教质量的前提保障。为此,必须构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建设以政府引领、高校主导、园本培训为主阵地,个体发展为内驱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