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视域下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624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视域下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视域下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就业视域下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视域下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视域下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视域下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研究 本文在对麦可思毕业生就业“红黄绿牌”专业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关系的梳理,从就业的角度来找出当前高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最后主要从专业设置之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推进已有“红黄牌”专业内涵建设以及追踪检测“红黄牌”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三个方面,来为高校的专业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些许思路。 大学生就业;高校;专业预警机制 一、麦可思高校毕业生就业“红黄绿牌”专业情况概述 麦可思研究院自2009年起所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在内容上由“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年度专题研究报告三个子报告构成,它以毕业

2、半年后的211和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群体为抽样跟踪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专业预警、能力与知识的培养质量与满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该报告力求能够客观而全面展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改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薪资水平的基础上,麦可思公司在其每年的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均划分出了当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红黄绿牌”专业红

3、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即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绿牌专业,即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二、从就业角度看高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不足 高校直接面对入学需求市场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能够对市场专业需求做出及时而有效的把握与判断,进行相应的研究也比较容易,继而在专业设置的调整上也更具话语权。反之,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不足,学校就不能够及时按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只能在有限的专业种类中做选择,这

4、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的重复设置和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从麦可思给出的“红黄牌”预警专业可以看出,英语、法学、生物技术等专业都是重复设置率高、市场需求率萎缩或者呆滞的专业,虽然搞重复设置率的专业不一定都会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专业的重复设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二)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差异 虽然“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设置专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高校在办学理念、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具体方面均尤其自身的逻辑,其稳定性和滞后性难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相一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所供给人才的专业结构及其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人才的

5、专业结构及其数量错位或互不匹配而产生的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的矛盾。具体而言,一方面,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缺乏理性的社会就业市场规划,很多学校盲目的增设当下所谓的“热门”专业,这就极易造成社会需求饱和,使得毕业生的专业需求与社会市场需求发展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社会就业市场上还存在着社会对某些专业的需求出现缺口,而这些专业设置在各大高校却相对匮乏,在就业市场上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此可见,无论是毕业生就业的“红黄牌”预警专业,还是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增长型的“绿牌”专业,都是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差异性的外在表现。 (三)高校的专业设置存

6、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这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只注重数量的外延发展,忽略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扩招的背景下,不少高校都把专业调整误认为是增加学科专业的种类,盲目去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对已有专业的调整和改造不足,使得学校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不突出。同时,一些新建的专业由于学科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在与开展教学活动相关的经费、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硬件条件上的欠缺,使得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不佳,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均无法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造成了部分毕业生“有业难就”。 三、就业视域下高校专业预警的建立策略 (一

7、) 注重学校设置专业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毕业生的专业需求与就业市场需求错位,造成部分专业的就业率低下是产生就业“红黄牌”预警专业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社会需求越来越直接深入影响高校专业的发展。具而言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量一是对自身的合理定位,即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类型和性质的高校,也就是说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确定自身性质,并由此确定开办相应类型的专业,从而更大地发挥高校潜力,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当扬长避短,而不能为了功利性地向综合型大学过渡而开盲目的开设设过多的“门槛低”“名头响”的“热门”专业。二是,高校应结合实际制定自身专业体系发展规划,即学校在分析自身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科学论证的基

8、础之上做出一个合理的中长期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应带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能够把学校发展规律与市场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从源头处有效避免未来的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最后是优化高校专业机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为高校专业设置调整明确总的发展方向。 (二)推进学校已有“红黄牌”专业的内涵建设 推进学校已有“红黄牌”专业的内涵建设,首先,需要学校改变以往的学科间界限分明、缺乏交流和融合的状况,对于那些已有的发展势头好的“红黄牌”专业,要善于总结并推广先进的经验,继续发扬学校已有的学科优势。而对于那些发展质量好却就业情况不尽人意的“红黄牌”专业,要在结合社会

9、需求和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做好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和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着重稳定数量,提升质量。至于那些就业率持续走低,要适量缩减招生规模、不办或者停办这些专业,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稳健的加强这些专业调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它们能够灵活、积极、主动的对市场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其次,应当适度拓宽专业口径,按大类招生,宽口径分流培养,使专业在不同方向上拓展,形成众多范围小、易调整的专业方向,这样既可以保持专业相对稳定性,各自的核心基础不变,又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学校还要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育内容,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适时将最新

10、的学科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形成一种动态的适应性专业结构,最终,通过对已有这些“红黄牌”专业的不断改造与深化,改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三)加强“红黄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监测与追踪 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追踪小组,负责对本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与维护,形成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稳定沟通渠道,分阶段定期对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调研与信息反馈,这样就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掌握不同专业尤其是“红黄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为今后专业的调控与内涵式建设提供直观依据;此外,还要及时对反馈回来的就业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建立起规范的毕业生质量追踪反馈档案库,对照分析,甄选出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以及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对就业率持续走低的专业发出预警,并调整这些专业的招生计划。同时针对各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就业能力的要求,动态地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