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微.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646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微.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代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着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高等学校是教育的高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政工队伍和思政教育者能否在新形势、新条件、新环境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直接决定着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路径切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一、革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否具有包容性,是否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

2、和满足青年群体的理论需要、价值需要和现实需要。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将青年大学生放在教育工作的主体位置,在教育过程中“以生为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致力于在满足大学生合理需要的基础上,寻求一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一元化意识形态与青年社会价值观多样化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整体价值观。1. 满足大学生的理论需要。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不懈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3、果贯穿于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等各个环节之中,发挥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正确导向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满足其理论需要。同时,在“标准化”的理论“灌输”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引导人的时效性基础上,要找准符合青年口味的切入点,使理论具有现实说服力、生活感染力和科学操作性,能激起青年大学生自觉掌握其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并转化为现实生活的理论武器,指导自身成长成才。2. 尊重大学生的价值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价值引导与青年大学生价值多样化选择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才能被青年群众所接收、所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

4、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深入到社会成员,特别是具有广阔知识背景、强烈民主意识的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需要之中,并内化到其心灵深处,在现实社会生活各领域体现价值目标和实施路径,这种地位才能被确立,作用才能被发挥。当前,青年大学生处在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容易产生信仰迷茫、价值困惑、现实冲突等多种矛盾。因此,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将重点放在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上,鼓励其进行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引导其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解除思想困惑,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巩固已有的核心价值,再

5、从内心接纳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 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大学生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从根源上讲,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体现。要使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就必须把工作的突破口放在研究其生存、发展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内容上,放在研究影响其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深层背景和影响要素上。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青年的现实价值和时代特点,把“全员育人、全程服务”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理念统一起来,将“观点的灌输”、“行为的制约”与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统一起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及其关心的焦点、热点

6、、难点问题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某种程度上,青年大学生的现实利益能否得到有效满足,直接决定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基本看法和价值选择。二、明晰教育重点1.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帮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脉相承的必然产物。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积极主动地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国的发展,看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前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要发挥青年

7、大学生,特别是要发挥学生党员群体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同辈教育和带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其体现“中国气场”和“理想目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实现目标。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当代青年对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现实意义上体现出较为广泛的认同感。但在协同社会其他群体推动实现这样一个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共同理想中,也表现出思想矛盾突出、利益协调困难等问题。尤其是面对公平正义、贫富差距、腐败低效等社会焦点问题时,经常会有比较偏激的言行,容易偏离共同理想的实现道路。因而,我们应把教育重点放在帮助大学生充分认

8、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合法性上,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帮助大学生理性分析和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度,从而正确认识自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 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高校培养青年大学生,应该围绕民族气节和时代气息两个方面做文章。其教育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充分运用中国近现代的百年发展史,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成就的宣传,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和建设路程的艰辛,认识到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认识到爱党爱国的必然与重要,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推动

9、力,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并在其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是非、善恶不分,荣辱观念倒置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荣辱观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清道德底线,把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有机结合,使其言行符合社会文明规范,体现当代新青年的文明风尚;以社会正义与公德为标杆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日常思想和具体行动,铺设和搭建预防青年道德滑坡的基本底线。此外,在看待荣辱观教育的成效时,应当着眼于其行为的点滴变化,要把大学生

10、对道德的体验和认知纳入到日常行为中加以衡量,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模范典型,倡导他们加强一点一滴的具体而细致的学习生活积累。三、强化课堂教学1.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所有课堂教学之中。应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学校全部课堂教学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两课”教学,并且要确保最新理论成果及其基本观点及时进课堂,确保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实践认知及时进课堂,凸显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这个主要阵地和渠道中,应当注意到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一是在知识传播中强化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身先示范

11、,言行引人;二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意识和形象树立,把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人才观展示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富于创造性和探究性。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含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多层面、多维度概念,具有引领、整合多元社会价值的作用,能够统摄并支配社会主义其他价值目标。其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过程具有统领作用,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主线和教学灵魂。要在原理课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在概论课教学中突出共同理想教育,在纲要课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和民

12、族精神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3. 努力改善实际课堂教学,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要更新教学理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往单一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过去单纯的意识形态灌输转变到全方位育人上来。从改进教学模式入手,更加注重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实践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着力调整课程内容,在系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和观点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授,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增强教学效果。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

13、段,引进多媒体技术,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和教学网站的建设。四、注重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切实重视社会实践的路径选择。1. 建立健全各项社会实践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环节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要将实践环节作为一门必修课,制订严密的规章制度,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要建立一批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并保证持久长效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建立目标管理体系,特别是将实践成果考核纳入到整体的制度设计上来,保障实践出效果。2. 精心组织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增强现实

14、感、鲜活性上,鼓励大学生勇敢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基层,亲身感受、参与和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践基地教育及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带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道德免疫力,以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并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传播与普及。五、建设校园文化1.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物质文化建设加

15、以引导,并用其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传播正确的、主流的价值理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引导校园文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另外,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在固化、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有效作用,形成激励青年大学生的“风向标”。2.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包括学术环境建设、育人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各类文化活动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接受与认可度。特别要营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师生行为文化形式,感染大多数青年大学生。3.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制度文化建设,重点是建设民主、平等、和谐、创新、科学、实效的校园制度文化。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协调利益,以制度保障和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核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