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647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网络成瘾影响了学业,甚至被退学。因此,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对策,加强上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而提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A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无节制的上网使大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下降;过度迷恋网络导致补考、作弊、退学等现象屡见不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

2、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上网成瘾。据2009年12月CNNIC的统计,在上网的大学生中,约有67.1%的人经常玩游戏。而网络游戏大多以多人共同参与的“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内容。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案例介绍 沈,男,某985高校信息学院本科生。该同学高中阶段非常喜欢计算机,并由于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免试保送到该985高校信息学院。入学后不久,该同学发现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其理想中的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不相同,再加上自从获得保送资格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开始上网玩游戏

3、并逐渐网络成瘾。过度、失控的网游严重影响了该同学的学习、甚至日常生活。大一第一学期就经常逃课、学习成绩排名年级靠后、多门课程挂科。辅导员经常找他谈话,开始还能正常沟通,后期或者约谈不来,或者谈话时流露出一些思维、情绪、认知方面的障碍或异常。有同学问他“为什么辅导员找你谈心你不去,而玩游戏你却这么守时”,他回答“老师不会因为我不去而丢下我,而我如果不准时玩游戏,我就失信于玩家了”。在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下,该同学于大二期中阶段逐渐克服了网瘾,并于2018年顺利毕业、考取了本校研究生。 在对此案例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导致沈同学在大一入学不久就形成网瘾并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

4、的主要因素有 (一)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时,其对新知识、未知事物探索的欲望就失去了源动力。案例中的沈同学自高中阶段就酷爱计算机,选报专业志愿时以为该985高校信息学院与计算机学院的课程设置不会有太大差异,便选报了信息学院。当发现两个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很不相同时,该同学不是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而是消极地对待当前的专业学习,逃避现实的学习生活,一味沉溺于虚拟的网络。 (二)入学前缺乏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了解 案例中的沈同学在大学入学前从未主动了解过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阶段的不同。进入大学以后,该同学虽然逐渐意识到大学学习的深

5、度和广度较之中学阶段大大增强,但不能较快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大学老师授课方式、大学生学习方法等的新变化,致使其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出现挂科。 (三)缺少人生规划 在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大学。在此目标的引领下,高中生们不断发奋图强,实现自己的理想。到了大学,似乎人生的终极目标已经实现,不再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没有了清晰的人生规划。案例中的沈同学自己就曾坦言大学入学后自己一度彷徨和迷茫,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更不明确自己将来如何发展。 (四)缺乏自控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明显的不同步,出现了因独立生活能力不足与追求个性自由而导

6、致的冲突。案例中的沈同学后来承认,自从高中阶段末期获得保送资格开始,面对形形色色网络游戏的诱惑,他无法控制自己网游的冲动,迷恋虚拟世界中绝对自由的个人意志,学习从“主业”变成了“副业”,上课迟到、旷课、考试挂科、年级排名靠后等丝毫不会产生耻辱感。 (五)人际关系紧张 现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的“包办”使不少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但是,很多事情大学生都必须自己去做,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这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此时,他们不主动与新同学交流,常通过网络与中学同学或新认识的网友交流思想,长此以往便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使不

7、少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与网络中人的沟通比与现实世界人沟通容易很多。案例中的沈同学就曾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情绪认知异常。 (六)出现心理落差,产生自卑心理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各中学的精英。一旦高中阶段众星捧月的优越感不复存在,将会出现很大的心理落差,而这种心理落差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及时得以调整,将使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便成了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案例中沈同学的家长告诉辅导员,他们最初就是从孩子身上不时流露出的自卑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七)网络能满足心理上的空虚 案例中的沈同学后来说,大学入学之初,为了逃避现实中专业不理想带来的空虚,发泄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带来的内心苦闷

8、和压抑情绪,便开始在网上寻求安慰和心理平衡,因为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不用担心沉重的学业负担、不用规划自己的人生、不用关心人际关系冷淡,而且网络中那些虚拟的“成就”可以满足自己现实中的虚荣。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综合上文介绍的典型案例,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学校周边网吧林立,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监督管理。网吧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为逃课不上学的同学提供了栖息场所。同时,网络信息得不到管控,对大学生的健康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原因。学校在教学管理、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出现漏洞,对于旷课、逃课、夜不归宿等

9、行为查处力度不够。特别是,我们对学生关于网络信息的良猥的甄别鲜有指导,对学生的上网行为更是鲜有管理规章。 (三)家庭原因。一方面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孩子的独立能力较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也有些父母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情感上感到孤独,于是便通过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另一方面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又无原则地给予极大满足。特别是当孩子提出购买电脑要求时,家长毫不犹豫地满足,但在使用上又不能给予良好的指导和控制。 (四)自身原因。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在意志上要求独立,另一方面又缺少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由于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一旦遇到挫折,有些大学生便

10、容易到虚拟空间里寻找满足感和成就感,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成了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旨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应对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一)社会方面 1、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甚至政策法规,加强网吧经营管理及监督。政府部门对校园周边网吧的管理要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净化校园周边的网络环境,使校园周边的网吧上网环境由无序变为有序管理。 2、社会有关部门、机构及有关从业人员协调配合,严把信息关,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给大学生切实提供一个健康

11、、益于学习的网络环境。 (二)学校方面 1、做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对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一新生入校后要进行环境适应教育,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新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进行学风教育,帮助新生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为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教育新生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制定阶段性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规划,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12、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普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面向全体新生开展适应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新生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心理转变和角色转变,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对有网游爱好同学和自控力差的同学进行摸底、建立档案,并进行重点关注和积极引导。 3、利用网络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通过飞信、QQ群等与家长建立联系,从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宿舍管理。对于宿舍内电脑及网络的管理,要以宿舍为单位,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通过同学监督和辅导员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电脑及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

13、理。 5、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加强信息通报信息和危机干预制度,安排党员、学生干部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进行考勤,落实晚点名制度。当学生中出现旷课、逃课、夜不归宿等现象不但要进行严肃处理,还要查清原因,防患于未然。 6、教学与管理相结合,加强过程考核和朋辈指导。对自控力差,迷恋网游而影响学业的同学,一方面安排党员、干部学生力量对同学进行学业上的有效帮扶,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过程考核。使之能看到自己阶段性的结果,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体会到个人价值,增加自信。 (三)家庭方面 1、家长应与孩子多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及心理状况,积极营造和谐、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气氛。 2、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或社团组织,帮助孩子提高其应对困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 3、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家长要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沟通平台,积极与学校配合,积极反馈孩子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为了解决日趋严峻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合力教育,共同关注上网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健康心理维护与调试。我们不但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端正上网动机,理性对待网络游戏,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更要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及网络经营场所的监管力度,确保大学生健康、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