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685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 要】节俭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公共资源和个人消费两方面对大学生的节俭意识与行为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不统一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大学生节俭行为滞后的对策与建议。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产力落后的早期社会,节俭是迫于生存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自发行为。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素质普遍提升,但仍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困境,而提倡节俭再一次成了一种为了生存而产生的自发行为。我们的节俭意识何时

2、才能达到较高的自觉水平呢?这样的现状无疑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使得提升社会公众的节俭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一种美德变得尤为迫切。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积极响应者和践行者。为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节俭意识与行为,我们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行为不统一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并认真贯彻落实节俭美德。 一 大学生节俭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该校枫林校区的部分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回收率94%。问卷内容主

3、要包括大学生在公共资源、个人消费方面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节俭美德的看法和建议等。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是:按性别来分,男生136人,女生145人;按专业来分,文科89人,理科121人,工科71人。 1.大学生节俭意识的现状 第一,公共资源方面的节俭意识现状。该部分主要针对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纸张、节约粮食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在节约用水方面,当问及“在洗衣服的时候,你是否会一直把水龙头开着”时,有43%的大学生表示“从来不这样”,表示“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这样”有44%;在节约用电方面,有47%的大学生认为在关掉电脑时会关掉所有电源,52%的大学生会把手机调成省电模式,50%的大学生会随手关灯

4、;在节约用纸方面,有61%的大学生表示一般会注意节约用纸,58%的大学生会选择双面打印,另外还有40%的大学生表示会把平时没有用完的本子收集起来做草稿纸;在节约粮食方面,当问及“在饭店吃饭没有吃完时,你会怎么选择”这个问题时,有60%的大学生选择“打包”,而选择“扔掉”的占40%。 第二,个人消费方面的节俭意识现状。这部分的调查主要针对饮食、生活用品、交际娱乐三个方面。在饮食消费方面,花费在300元以下的有16%,在300400元之间的有34%,在400500元之间的有27%,在500600元之间的有23%。其中,有25%的大学生表示对该部分的花费不仅制定了明确的计划,而且能较好地实施;15%

5、的大学生会制定计划,但总会超支;40%的大学生想做计划,但是从未计划过;还有20%的大学生没有做过计划。在生活用品方面,每月购买衣服、鞋子的费用在50元以下的有16%,50100元之间的有43%,100200元之间的有30%,200元以上的有11%。对于购买昂贵的衣物和用品的原因分析发现,因为名牌衣物质量好、耐穿耐用的占55%,有个性、跟随潮流的占42%,家庭经济条件好占30%,盲目攀比的占21%,家长溺爱的占16%。此外,在交际、娱乐方面,手机每月消费都在50100元之间的占50%,有20%的大学生认为会每月消费50元以下。每次跟同学聚会时,一般平均到每个人的费用在5070元之间的有41%,

6、50元以下的有39%,其他占20%。 2.大学生节俭意识现状的分析 第一,大学生的节俭意识较强。从调查结果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节俭意识,有71%的大学生赞同节俭是一种美德。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65%的大学生大概了解一些节约用电的知识或者小窍门,可见他们有良好的节电意识;有61%的大学生认为应节约用纸,58%的同学赞同双面打印;认为应该在服装、饰品方面节俭的大学生占66%,应在交际娱乐方面节俭的占5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节俭意识。 第二,大学生日常的节俭行为较为滞后。不可否认,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节俭意识,但是在实际行动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浪费现象严重。如在饭店

7、吃饭没有吃完时,只有60%的大学生会选择打包;在日常节约用电中,只有47%的大学生在关掉电脑时会关掉所有电源,会把手机调成省电模式的有52%,会随手关灯的有50%。由此可见,浪费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其次,生活费超支。近年来,大学生的生活费总数普遍上涨,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在调查每个月的生活费数额时,50%的大学生都是在8001200元之间,在500800元之间的有33%,在500元以下的占10%,在1200元以上的占7%。再次,非理性消费占主导。调查数据显示,手机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仅有20%,在50100元之间的却占50%。每月购买衣服、鞋子的费用在50元以下的有16%,50100元之间的有

8、43%,100200元之间的有30%,200元以上的有11%。每月如此不知节制的花钱,长此以往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对于没有固定收入,只能依靠父母的大学生而言,这方面的消费明显过高。 二 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节俭行为不统一的原因 节俭是一种美德,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奋斗进取的内在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落实大学生节俭行为,不只是解决一般的生活习惯问题,更是解决个人成长、成才的问题,以及解决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造成大学生节俭意识与节俭行为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舆论和网络媒体的影响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变得频繁而密切,然而西方文化的金钱观和价

9、值观也随之传入我国,导致我国传统节俭的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受到强烈的冲击。社会舆论和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附带的一些消费理念拓宽了消费的范围并加深了影响的力度,使消费与浪费无处不在,并把诸如高消费、高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传播给了高校大学生。加之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各种炫富,更是助长了奢靡之风的嚣张气焰。社会现实逐渐瓦解了节俭教育的成效,诱引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超前消费。因此,大力倡导节俭,并能深入落实,真是举步维艰。 2.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自发形成的一种非正式团体,其成员一般具有大体相近的价值观念、经历爱好和行为方式等特点。大学生在发现他人的浪费行为时,

10、会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选择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来提醒,却不易让他人明显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因此,同辈群体之间的正面导向功能就大打折扣了。同时,一部分同学总是有意无意地同身边的同学进行攀比,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以获得自我认同感。所以,从众的消费心理和攀比心理还是会让部分同学为了面子和所谓的虚荣心,而不顾及有限的家庭经济条件。虽然,内心会有激烈的挣扎和强烈的罪恶感而感到后悔,可是下次还是抵挡不住诱惑。这种行为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危及自己的诚信和操守,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树立,更不利于节俭意识的养成和落实。 3.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忧患意识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缓冲地带。

11、如今的大学生已经告别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在学习上碰到挫折和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刻苦钻研的毅力。面对社会的残酷,就业和考研的压力时,认为过早地计划未来的人生和职业又不切实际,一般都会等到即将毕业时才会着手思考。缺少忧患意识,缺少艰苦奋斗的动力,容易使他们在校期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并产生及时行乐的念头。再加上他们崇尚个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和体验欲望,无疑就加快了适度消费向超前消费的步伐。大学校园里充斥着这样的风气,极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 提高和加强大学生节俭意识及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1.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充分利用媒体的即时性,将党和政府出台的有关“厉行节俭反对浪费

12、”的政策,及时传播给大学生群体。在积极号召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为全社会做榜样的同时,也要对奢靡之风进行批判和曝光,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扭转社会浪费风气的重要力量。 第二,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公众认可度和参与度较高的贴吧与网站,积极同大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方便大学生了解节俭小常识,为其形成绿色、理性消费观念提供更权威更直接的指导。再次,在大学生经常乘坐的市区公交上,可以适时播放以节俭为主题的宣传短片和公益广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节俭观念传播给大学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第一,学校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节俭、消费伦理和崇高理想的教育内容,贴近现实,

13、寓教于学,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自我幸福感,使其具有良好的艰苦奋斗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训练学生的吃苦能力,努力为社会输送一批有节俭意识、资源意识和效益意识的优秀人才。 第二,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节俭活动,并给予学生社团一定的经费支持。社团是一个为大学生同辈群体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组织,对于呼吁广大同学树立节俭风尚,参与节俭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广播、校报等途径宣传节俭的时代价值,通过举办以“增强节俭意识”为主题的演讲赛、征文活动、班会和“光

14、盘行动”、废物利用大赛等各类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节俭的紧迫性,从而指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第三,学校可以设立合理的监督和奖惩制度。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在学校管理、教学工作以及个人行为等方面处处体现节俭意识,抵制浪费。同时,健全对节俭意识强的优秀学生的表扬和奖励机制,让节俭美德逐渐形成一种风尚。大学生经受着这种良好氛围的长期熏陶,再加之同辈群体之间的互相监督,就可以逐渐改变长期养成的浪费恶习,并使节俭成为一种道德的自觉行为。 3.知行统一,从我做起 大学生应树立艰苦奋斗的崇高理想,注重自身节俭美德的培养,不断增强自律性,从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15、,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做到绝不浪费。首先大学生要学会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如可以把自己多余的或经常搁置的衣物、书籍捐赠给偏远山区或通过二手市场进行转卖,提升物品的重复使用率。其次,应当把生活需要和生活享乐区分开来。人只要活着,就会有一定的物质需要,但这些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人一旦把物当作崇拜的偶像,人也就把自己降格为一件东西。”大学生不应过分追求外在享受,而应不断反思其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合理性来提升内在修养。再次,应当把节俭当作一种基本的人生信念,砥砺而行。不一定只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证明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毕竟那样的人是少数,反而是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些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小事,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最后,应积极响应并踊跃参加学校倡导节俭的各种宣传和实践活动,不断以个人魅力去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这一良好习惯,从而营造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