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690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

2、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也能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大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的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面临着就业、发展机会等的不平等。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18年开始,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要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减少就业风险,不但需要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 综合分析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水平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

3、力和效能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 其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三产服务业。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相关。 再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女大学生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难题。 除以上现状外,还有一个现状是女大

4、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女大学生社会经验严重缺乏,没有资金源、客户群,更没有管理经验,社会经验和人事交际圈基本上还处于空白,且运用民间借贷及政策性贷款融资等渠道的优势又明显弱于男性,而且还几乎没有任何创新创业培训,也缺少切实有效的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引导,要把理想主义的创新创业精神转换为实际创新创业是非常困难的。 由此可见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自身生理特征及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5、的缺乏等主客观方面的影响,女大学生同男大学生相比,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挑战。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比较缺乏创造性,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成果报告显示全国大学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4%,而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却高达75.22%。该研究报告是通过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7个各级地方政府部门、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学生、1014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重点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现状与不足。报告显示,有12.54%的学生认

6、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任何的创新创业教育;有8.07%的学生不了解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情况;有高达39.56%的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很一般”;而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比例仅为12.23%1。由此可见,我国的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中还是基本属于“边缘教育”,大学创新教育和创业文化严重不足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普遍缺乏。 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和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8年8月,教育部颁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的“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还颁发了标准化的

7、“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并将出版统一的校本教材。基本要求的颁发是创新创业理念的新突破,体现了国家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度重视。各省教育行政部门为适应形势的要求,每年专门立项一些“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课题”,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带动高校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研究和探讨,这些对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发掘他们的创新潜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很多大学还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尽力为在校期间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有效的支持,不少高校在这方面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缺乏,具体表现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高校教师缺乏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成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重点融入创新的理念,教材建设没有跟上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没有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形成有利的机制和体制。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缺乏和大学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够的主客观原因,在这种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尤其缺乏。 三、构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