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教学的利与弊.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691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教学的利与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影像教学的利与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影像教学的利与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像教学的利与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教学的利与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影像教学的利与弊 摘要:影像应用于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教学传递的信息量。弥补课堂时间有限的缺点,学生在课余时间仍可以通过影像在大脑中重建课堂。学生在自己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影像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步骤。但是,影像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为了让它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及时发现它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地去克服。 1 影像教学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优越性 1.1 影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语言教学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个难点,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语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将是一个巨大的提高。

2、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在课堂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影像教学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直观、简介是影像教学的显著特点。在这种人机交互式的课堂环境中,相对来说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才能使其获得有效的认知。影像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极易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气氛中去,使

3、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影像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特别是在枯燥的计算机语言学习中,通过与现实例子的类比,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对计算机语言产生学习的兴趣。 1.2 影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头脑中重建课堂 影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把枯燥的语言程序与现实社会中的事件进行类比,把程序中语句的执行顺序形象的做成事件进行的步骤。延长程序在学生头脑中的存留时间,加深学生的记忆。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的操作步骤,但在课余时间或在实验操作上机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忘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程序的关键操作和步骤做成屏幕录像,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观看,学

4、生在实验课的时候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录像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重新复习课堂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屏幕录像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记忆在头脑中重建课堂,达到知识进一步加固加深的作用。 1.3 影像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传递的信息量 计算机语言往往是一门包含信息量比较大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再加上声音的配合使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能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5、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且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1.4 影像教学可以使课堂更有条理 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师在每节课之前,可以动态的告诉学生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比如说用java实现五子棋,学生在课堂之始,就能够清除的知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要学会哪些东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更有条理性,使课堂变得清晰、明了。 1.5 影像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知识讲授书本上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依靠书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在计算机教学方面,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不断增加,多媒体技术也在高速发展,这就促使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

6、习、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教师必须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前端科技和流行的技术,以便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或者讲授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教师只有不断的自己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才能使自己不落伍,才能有更多的知识为学生讲解。 2 影像教学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误区与弊端 利用影像进行教学,是当今课堂的一种趋势,它确实在很多方面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让课堂形式更多样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盛行,越来越表现出不少的弊端。 2.1 影像泛滥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当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为了追求课堂的效率,许多教师会盲目的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操作录像进行课堂授课,这样可以

7、提高课堂授课的传递的信息量。大量的影像充斥在课堂上,限制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他们完全按照课堂影像的切换方式一步一步跟下去,成为填鸭式的授课,又回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学生能掌握的及其有限,背离了我们利用影像进行教学的初衷。 2.2 不要让演示代替了互动 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多媒体走进课堂后,影像“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计算机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

8、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影像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加之精彩解说和绚丽的演示,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这种“表演”剥夺了。学生缺少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了应有的思维与操作思路,因而,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到老师眼花缭乱的演示,而学生知之甚少。计算机语言学习能力也就显然难以提高。 2.3 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大容量、快节奏 影像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创造了条件。但凡事皆有“度

9、”,适“度”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过“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影像教学手段来对待。当前多媒体教学已形成热潮,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影像进行授课。人人赶时髦,难免产生负面效应。多媒体不是惟一选择,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为何要费力做成影像呢?影像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影像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以影像代之,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因材施教,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效果。 2.4 强制教师运用影像教学,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

10、了当今的教学潮流,因而某些学校会强制要求教师上课必须要用多媒体。而对一些操作性非常强的编程课来说,影像会变成上课时的一种累赘。强制要求必然增加教师的负担,并且会对授课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2.5 学生按图索骥,难以灵活运用 在计算机编程的教学中,我们会把某些操作或者整个课堂做成屏幕录像,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下载进行巩固复习。然而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自己去思考解题的步骤,而是按照录像中的操作看一个步骤,做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完全是傻瓜式的记忆,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灵活运用更无从谈起。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运用影像辅助教学既是先进教学工具的利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与补充。在制作影像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并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根据学生以及课堂授课情况实时调整影像,真正做到影像为人所用。教师在运用影像时,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课堂、学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我们坚信,如果我们在运用影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学生为本,扬长避短,影像教学一定能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