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724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摘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信念,而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状况,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充满着“以和为贵”思想,这为人的心理和谐奠定了文化基石,如果能把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平台,创新性的开展心理和谐教育,可能会为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建设铺就新的通道。 一、儒家心理和谐思想溯源 儒家文化充满着“和”的思想,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认为“和”为天地普遍的规律,达到中和的境地

2、,天地便会各得其所,万物就会在其中化育繁盛。这是儒家对天道之和的阐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认为礼仪制度的作用,以“和”为最可贵,“和”是处理人际关系及一切事物的准则指导,也是人的自身行为导向与价值追求,这里人和思想突出而鲜明。孔子提倡人和要把握“和而不同”的原则,并认为这是君子之所以区分小人之所在。在儒家“和”的思想原则引导下,礼记•礼运对要达到的人和准则有过明确的论述,认为要“父慈子孝,兄良弟梯,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儒家亚圣孟子对“人和”思想有着独到的阐述,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3、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认为战争中“人和”比天时地利都要重要,并认为“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对“人和”推崇备至。胡锦涛同志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习近平同志指出:“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4、二、心理和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揭示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心理和谐教育和心理咨询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信念。心理和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学生健康成才的问题,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机制和良好的情绪、意志,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的价值认同感、成就认同感。有了意志品质的和谐,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

5、动的开展,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儒家文化作为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儒家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可以为我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深刻的启迪。注重自我完善,反对人为物累,提倡以苦为乐,将艰苦努力过程审美化,主张义利统一、情感欲望与理性精神统一等可以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儒家和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的路径选择 (一)专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通识课的教学,并让辅导员参与其中 在了解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文化力量的感召,自觉形成一种内在的文化选择的尺

6、度,树立内心的人文道德信念,并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和情操,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自身的成才创造条件。连续三年来,笔者担任本科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但是限于课时太少,能给同学们传达的知识量还太少,两周一次课,讲完可能同学都忘记了,没来得及消化和吸收,所以很多的同学仍然感到苦闷、犹豫和茫然无助,心理和谐度欠佳。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来讲,可能和同学们接触最多的还是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队伍,除了必要的党课和入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行为还是由辅导员来执行的,所以如果辅导员自身能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心理和谐的妙用,可能会给同学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积极开展大学精神培育,并找到其源动力

7、从本质上讲,培育大学精神就是提炼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要以切合实际、特色鲜明、促进内涵发展为出发点。因此,大学精神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的灵魂,发挥着激励意志、规范行为、凝聚人心的功能。孔子所倡导的“仁”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的源动力,“仁”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仁爱”思想始终如一条红线,贯而串之,成为儒学之核心。孔子和孟子给“仁”赋予了人与人之间普遍相爱的内涵,构成了儒家思想追求的崇高理想。“仁”的核心内容是“爱人”,是人类中的爱,即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尊重、相生相养的关系,即“泛

8、爱”。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他要求人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且要把这种爱推广开去,博爱大众,亲近一切有仁德的人。如果以此推广开来,同学们之间和谐相处,师生关系融洽,也必定为心理和谐提供一个软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也会更加便捷。 (三)师生友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生”,即学生。关于师的内涵,儒家学者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给予了界定。从广义上看,孔子讲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来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无论

9、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有一次,卫国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卫国公孙朝问子贡的问题是,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没有固定的老师,即“何常师之有”。关于孔子“学无常师”的记载很多,除了前面谈到的向有影响的古人和时人学习外,他还随时随地向一切身边的人学习,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广义的师生关系指的就是亦友亦师的人际关系,孔子讲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为什么有朋友来访,会“说”呢?因为交友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交友中能有所收获。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即君子以礼乐文章来同朋友交流,以朋友来帮自己

10、完善仁德,可见,交友是修身成德也是实现和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善与人交的精神。教育是通过个人的学习实现的,而个体的学习只有在群体环境中才能取得成效,如荀子说:“学莫便乎近其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学习。儒家主张,以改过迁善和推己及人为原则来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党的思想政治工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优势。大学生是祖国的中流砥柱,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国家发展之前途的大事。面向心理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参考指标,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本质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是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现实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