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策略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726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策略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策略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策略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策略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策略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策略探究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也是一个转变期,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引领学生学习,进入数学之门,不仅要教导学生“学会”,还要教导学生“会学”。在实际教学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各种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的方法,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为将来学习更深奥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34.055 一、?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知的情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自觉自愿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

2、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就等于无泉之水,学生学起来乏味无趣,小学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就阐述,要让学生人人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我在讲青岛版三年级上学期“时分秒”这一单元,“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就引用了新年倒计时的钟声导入新课,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十秒钟的长短,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十秒钟都干些什么?学生顿时都很感兴趣,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让学生感受一秒的长短,让同桌对视对方的眼睛,看一秒钟眼睛能眨几次。通过学生得观察,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还知道了时间的重要性,如果不好好利用时间,时间就会从身边悄悄溜走,其中有个

3、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都感动得哭了,认为自己以前浪费了很多时间,不去好好学习,通过这节课后,这个学生的学习,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这节课我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学生通俗易懂。在探讨分钟和秒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还是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然后我出示了30个口算题,让学生看一分钟能做几个,课堂上鸦雀无声,都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来展现自己,通过自学,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都迎刃而解了,这节课的设计学生很感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是发挥学生自学作用得主阵地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几个知识点,有的知识点需要教师的精心点拨和学生的积极思考来共同完成,但也有的知识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学

4、也能达到目的,我的讲课原则就是学生能通过自学学会的一律不讲,学生自学学不会的一定要讲,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我在讲图形的周长这节课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看书,然后说一说“什么叫图形周长?”要求是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说,可以用手比划着说,也可以照书上说,很多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达成的意见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最后有个学生说必须是封闭图形,这样一来,这个概念学生就理解得很透彻了。紧接着我又问想一想怎么测量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得出两种方法,一是用工具测,例如卷尺、直尺等,二是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来测,例如步测,但第二种方法不如第一种准确,适合估算。最

5、后一个知识点就是怎样计算图形周长,我刚一说完,有个学生就脱口而出,把一周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我接着问要是规则图形呢,例如等边三角形,学生说用一条边的长度乘三就可以了,学生能自觉的和乘法紧密联系起来,可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学生运用的恰到好处,这节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点通过自学全都掌握了。 三、做学生自学的领路人,把自学的方法传给学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一节我都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这节课几个知识点,要学会什么,例如我在讲对称这节课时,我就提出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并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这样学习起来目

6、标明确,针对性强。再就是在自学过程中要学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的目的就是对这节课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对主要的知识点精读、细读,读的过程中,先把会的放一边,把不会的记下来,自学完后,再重点分析、研究,实在弄不懂的到上课时认真听教师和同学讲解。这样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把大块的学习内容压缩成小块,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学习习惯。 四、利用业余学习时间,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每天晚上数学作业我都让学生力求十五分钟之内完成,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预习第二天的新的知识窗,我的要求是,每个知识窗在自己预习过程中,都要找出已知的信息,在书上划出来,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记录在演草本

7、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式已经和学生达成了一种默契和共识,那个地方感觉不懂或者不会都要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候,这样就能做到专心致志,有的放矢,好好听讲,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另外我还带领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度量操场和花园的周长,做漂亮的对称图形;荡秋千,了解荡秋千的次数和绳长的关系,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思想上无压力,让学生的思维引申到课外,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和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复习课上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每一个单元的复习课,我都让学生课前自己看书温习,先自己对本单元做简单的整理,具体的步骤是一上课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单元整理,

8、和同桌用三分钟的时间交流,然后用两分钟进行查缺补漏,用五分钟师生共同总结,对于那些重点的知识点,让学生列举事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剩下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错,找出原因,加深印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不能重复这样的错误。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我提出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的单位是怎么规定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要想求它们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温习、思考,就把这部分知识系统地整理清楚了。 总之,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数学活动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只有学生自己学会了,会学了,才能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为今后的学习开创一条更新更广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