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模式构想.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819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模式构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模式构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模式构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模式构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模式构想.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模式构想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学校逐步扩大招生规模,生源素质却逐年下降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原先承袭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确立适应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和面向新世纪深化课程体系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教育对现代化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人才标准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从规模、质量和

2、效益上均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提高,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还相对比较滞后,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确立新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当前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体系以及深化课程体系的中心环节。 一 我国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照搬普通中学的模式,对于中职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相当多的专业在教学上明显存在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

3、、教材建设滞后、教学与实践脱节以及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中职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设置的不断变化,进而影响了中职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把握失准,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有偏差,以及受“统编”的影响,学校不注意与企业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使得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从而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专业设置不适合市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对市场的反映不够灵敏。如有的学校设置专业结构的调整缺乏科学论证,跟不上产业结构

4、调整的步伐,不适应企业新技术的要求;有的学校设置的专业面过窄,划分过细,与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要求有较大差距,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差;有的学校则缺乏专业发展意识,急功近利,重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和层次低的专业,缺乏品牌和特色专业。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是通过改革、改建和改制而来的,自己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办学体系,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往往受到过去行业办学惯性影响,以致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3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当陈旧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满堂灌”现象严重,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

5、交流。实践技能课也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很少采用现场教学、模拟上岗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应用的效率不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传统学科本位型普通中学办学模式的影响,素质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还没有转变过来。 4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在录用、培植、管理和分配制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有的中等职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本身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其原因在于中职学校的历史短、基础差;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缺

6、乏整体规划,在师资引进和内部培养上投入力度不够大;教师职业的收入偏低,因此企业中的精英又不愿意到学校任教。 5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逐渐分离 目前,在实施产学结合的三方(学校、企业、政府)中,只有学校一方因就业压力而有足够的动力,而其他两方,特别是企业,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动力,校企、产学不但没有紧密结合,反而呈分离的趋势。 中职学校虽然意识到了多维度、多层面产学合作的重要性,却因为与企业之间缺乏天然联系,又没有政府的牵线搭桥和引导,进而很难找到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在寻求产学结合各方的合作关系上,大多数学校只停留在教学实习层面上的合作,企业和学校双方没能相互深度介入,没有建立双方相互

7、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另外,由于缺乏动力,缺少政策支持,缺乏长久目标,使得产学结合的实际运行也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上的成功,远没有达到良性循环。 6考核评价方式不完善 考试考核评价存在不足主要集中体现在考试考核的内容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简单、僵化,普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多为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考试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缺乏灵活性,评价标准也过于单一,从而使考核的诊断、反馈和矫正的评价功能被弱化,应试教育的倾向更加明显,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根本转变,依然以分数来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此外

8、,在中职学校内部,一般是由教务部门负责运用教学检查、督学听课、教研活动、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手段进行教学质量检查、监督、控制管理,企业与社会未能参与到评价体系当中,管与教的职能未能有效分离。 二 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针对上面所提到的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在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合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中职教育办学体制的不断变化,中职教育越来越大地承受着生存和发展压力,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区域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应当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教学内容既要突出

9、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又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设置应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实现课程由单一化向课程综合化、模块化的转变。与此同时,还要加快中职教育教材建设与开发的步伐。 合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有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核心部分。确立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考虑教育功能、社会需求、人才层次性和具体校情、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等众多因素。 2加强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既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载体,又是社会需求的反映,也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为加强专业设置的动态适应性,专

10、业设置应根据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定,紧密联系本地区产业和企业的现状,加强与本地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本地产业、企业的发展。另外,专业设置还应随着地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能否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中职教育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中要

11、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中职学校应按照中职教师队伍的特点,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大量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2)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修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的指导能力。(3)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行业或企业专家、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做兼职教师,完善学校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需要。(4)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

12、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5)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严格的教师考核标准,实行“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 5加强校企联合办学,科研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发展不协调,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校企联合办学可以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会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 校企双方可以将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将产学合作提高到产学研合作层次,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另外,中职学校还可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经营管理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和技能,最终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6进一步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要适应WTO对我国劳动力规格、素质的要求,建立中职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标准,确立国际认可的中职教育质量标准,确定新的办学模式。改革以往那种只注重书面笔试成绩的单一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一种多渠道、多手段的对学生包括平时表现与应用操作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新的考核制度。逐步建立中职学校与劳动部门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考核新模式,打破学生专业及技能考试考核完全由学校单独承担的单一、单向组织考试的封闭模式,吸收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中职学校的考核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