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8543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地位日益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差异越加明显。某些职业院校本着“锤炼技术、锻造品格”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力图教会学生成才必先成人,笔者认为,对德育的教育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企业和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中小学更加看重升学率,并在部分教师严重对学生分了“三六九等”,优秀的重点培养,“差生”直接忽视,导致很多本来不错的学生,养成许多“毛病”。而这部分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要么直接走上社会要么进入职业院校,这就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德育

2、方面更显突出。因此,作为中职的教师群体,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锤炼技术、锻造品格”,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合格的中职毕业生。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浓 由于多年的忽视,大多中职生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更有部分学生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的文化水平。这些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加之社会上“教育无用论”的盛行致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 (二)自我约束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的教育忽视和家人的溺爱,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养成了不能吃苦、以我

3、为中心、自私、任性、遇到困难的时候无助感强烈,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违反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法律和纪律观念,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都有表现。 (三)缺乏理想,精神世界空虚 现在的职校学生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与社会交往多,对于各种媒体和影视作品的接触较多,受社会上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相对较大,模仿社会上不确定行为和方式较多。大部分学生在社会和家长眼里也不是优秀的学生,因此在理想和信念上也相对较差,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刻苦学习的信念,精神世界也不充实,给职业学校的德育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4、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高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甚至,某些院校为吸引生源过分迁就学生,视学生为“上帝”,为了留住学生,从主观上放松了在德育方面对他们的教育和约束,造成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气氛较浓,行为规范性差,组织纪律观念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较弱,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二)对德育教学认识片面化,重视程度不够 能力本位是中职教育的基本取向,这一观念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为生产与服务第一线培养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实用人才,这就造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片面追求就业率和技能大赛的影响,出现严重的重视职

5、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职业学校试图让学生学些步入社会直接用到的技术,从而在生源上占据好的位置,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对德育教学方法陈旧,难以形成共鸣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还是传统的政治课本,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根本无法充分调动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导致学生对这些所谓的德育活动非常反感,难以形成共鸣,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三、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修养教育”“灵魂教育”“做人教育”,艺术教育首当其冲的功能就是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使人怀着一颗积极的、友善的心灵

6、去对待一切事物。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美化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二)积极介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1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在思想观念多元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现实社会的强大冲击,同时,家长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些都给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积极介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新时代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学习观,为学习知识技能打下良好的道德和价值基础,为将

7、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大力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和谐、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课堂,是培养人的外在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团文化,积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积极提倡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走进中等职业校园”,引导学生培养高尚情趣、提高综合素养,通过环境氛围的熏陶可以内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学校首先要严肃校规校纪,对违纪情节严重的学生,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 (四)融合优秀企业文化,用榜样激励人生 职业院

8、校是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个正式教育机会,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所以,注重宣传展示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职业风采,邀请他们讲述岗位成才的亲身经历,聘请各行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先进人物担任学生“校外兼职辅导员”,这样更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感悟人生价值,进而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五)狠抓常规管理,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在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尤其突出。而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保障班主任工作、学习待遇,维护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在绩效工资分配、职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实实在在地向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倾斜是保证班主任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总之,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观念也应更新,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找出新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造新时期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新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