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902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任务驱动教学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探索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尿素的结构和性质”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环节设计和教学过程,并对该教学方法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医用化学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其很多知识点在后期的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中都用到。医用化学中的有机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主要通

2、过化学实验和相关分析来完成,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性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的驱动下,自发地学习化学知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本文以尿素的结构和性质为例,说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首先全面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尿素是酰胺类物质的代表,在学习尿素的结构和性质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酰胺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同时具备简单实验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延伸出新的教学任务。然后

3、以这些知识点为核心,以实验操作为载体,设计了以下实践任务: a.如何能很好的认识尿素的结构? b.通过对尿素结构的观察,找出熟识的官能团。 c.通过对官能团的认识,可否推出尿素的化学性质? d.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理论性质相结合。 二、任务实施 2.1 任务导入 尿素是体内氮的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哺乳动物体内氮元素排出的重要形式。尿素的结构可以从熟悉的碳酸(H2CO3)入手,看作是碳酸中的羟基被氨基取代而得。 2.2 任务讲解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往往是由结构决定。观察尿素的结构,找出结构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并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测尿素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2.3 任务实施与反馈 表

4、1 任务内容及设计过程 三、教学反思 3.1任务设计的反思 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关键是成功地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各项任务之中,并且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与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设计任务时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3.1.1 任务的目标明确 教材的每一章都有一个总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时须先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1。含氮有机化合物一章的总目标是“胺和酰胺的结构、命名和主要化学性质”,而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又是通过对尿素这一典型代表的认识而加以巩固。因此,我设计了4个和尿素有关的小任务(任

5、务a、b、c、d)让学生去完成,学生通过对这4个小任务的探究,认识了尿素结构及物质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巩固了酰胺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强化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3.1.2 任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何进行任务设计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我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以下原则2: 首先任务设计要符合真实性,真实的任务要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得到尿素的物理性质,实验过程中拿来尿素样品供学生观察;为了得到尿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自己动手验证结论;这些都充分利用感性经验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帮

6、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任务设计要具备可实施性,这主要是指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完成任务具备的客观条件。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4个小任务。任务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任务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味觉、触觉等,使学生从感官到行动,从表面到深层,从结构到性质等多方面对尿素有了深刻的认识;任务的完成展现了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任务设计要具备灵活性,任务设计本身不可能考虑得十全十美,尤其是探究性任务,任务的完成是以结果为目标,中间过程应允许学生大胆想象。所以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操作不应作为重点,

7、给予提示即可。但在关键的步骤上必须加以强调,特别是特定的操作、不可回避的步骤一定要给出,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如尿素的特殊颜色反应缩二脲反应,这个过程若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则很难完成。 3.2 教学实施环节的反思 在授课方式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以任务驱动为明线索,有效地将尿素的结构和性质层层推导出来,并且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匹敌的。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进度不易把握,课堂管理存在难度等问题。对我而言,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自主发挥自己的思维,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然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优化的任务仍需要不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