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924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运用一些与学生认知规律、心理规律相符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科学方法来获取知识,并且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很好的效果。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

2、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准确把握。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学习语文的思维也不同于学习数学的思维,但是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对于教师来讲可能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却需要仔细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个办法是教师讲解,通过学科之间的比较来告诉学生它们之间的不同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但这毕竟是教师的体会,学生能不能真正理解值得探讨。第二个办法是学生自主探究。也就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大胆想象、发散思维,主动寻求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自主发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其

3、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这种发现是学生在实践基础上的发现,更有利于他们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但它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的权威性导致教师不容许学生自由发言,这种学习环境会禁锢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来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环境,使每个

4、学生都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乌鸦喝水的相关问题: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怎么做?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乌鸦聪明,有的会说乌鸦笨,并说出自己让乌鸦喝到水的办法。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2.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的价值,寻找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以优化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比如学习生字时,

5、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生字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教学,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讲到“一”时,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造字规律,从而学会“二”“三” “十”的基本写法和特点。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它并不是让教师完全退出教学过程,而是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培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质量,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责 编 晓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