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962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讨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已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是比较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与锻炼。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和革新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怎么应用作探讨,同时提出一些恰当的教学举措。 问题引导法即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运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与看法,让课堂变成各种思想交汇的多元化教学平台。高中化学教师可应用问题引导法优化课堂教学,突破传统

2、教学模式的束缚与禁锢,以学生主体展开教学,提升他们的化学思维水平。 一、 精心设计化学问题,体现课堂教学要素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法时,教师应当以具体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为主要依据,精心设计一系列化学问题,且问题要具有思维价值、目标导向和梯度。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这些问题激活课堂教学,让教师“教”和学生“学”有所根据,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构建活动中。同时,教师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有所得为基础,利用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情况获得教学反馈,并检测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情况,借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诸如,在讲授钠、镁及其化合物过程

3、中,针对“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师需先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理解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及生产原理;获得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教师依据学习目标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金属钠,实验时用滴管向灯芯内滴一滴水。设计问题:教师引导设计问题: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在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具有什么性质?利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思考:钠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原理是什么?然后,教师可设置疑问:钠为什么密封保存在煤油中?为什么钠放在空气中会变暗呢?由银白色变暗肯定是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物质呢?通过这些问

4、题体现课堂教学要素,引导学生有顺序的学习,激活他们的化学思维。 二、 认真分析化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应用问题引导法,关键在于问题的分析,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意识,让他们在问题分析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题引导法是以师生一起设疑的方式,极力调动学生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其在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对不同梯度的问题加强分析和把握,探究精神得以有效锻炼。而且梯度性化学问题能够面向整体教学对象,吸引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参与到问题分析中,促进他们对化学反应规律、元素符号、概念原理等的理解,使其对化学科学的探究始终充满热情。 在这里,仍然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5、”教学为例,当学生知道将钠放在空气中,钠的表面变暗就是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教师可利用实验设置疑问: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石棉网,观察火焰颜色及产物的颜色、状态,引领学生回答:到钠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产物为淡黄色的粉末,写出钠在常温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教师写出钠燃烧的方程式:2Na+O2=Na2O2(淡黄色粉末)。组织学生思考:是氧化钠比较稳定还是过氧化钠比较稳定?氧化钠能不能转化为过氧化钠?在分析和讨论中得出结论:过氧化钠比较稳定,氧化钠可以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2Na2O+O2=2Na2O2。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

6、、独特和新颖,能够对学生的探究热情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可借助问题形式激趣设疑,促使他们认真分析问题,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 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高中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基础型化学问题的解决原理之后,接着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发展型问题,再利用教师的从旁协助与点拨,让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外在联系与内在规律产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与认知,改善自身的化学知识水平。高中化学教师在采用问题引导法时需高度重视问题解决环节,设计好问题后,带领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化学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并指引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形

7、成高效课堂。 比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课标要求,组织学生探讨硫酸型酸雨如何形成的?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如何防治?要求他们实现搜集一些当地的雨水进行检验,测定pH值,思考:硫酸型酸雨中硫元素是从哪里来的?燃烧产生的SO2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SO2水溶液为什么会使鲜花和蓝色石蕊试纸呈现颜色的变化?解决问题:工业生产中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使用,导致空气SO2气体较多;雨水中含有的H2SO3,和SO2不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强酸H2SO4;空气中SO2在烟尘等作用下氧化成SO3溶于雨水成酸雨。接着,在探究酸雨形成过程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思考:接触到哪几个有关SO2性质的

8、反应?并展示SO2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使用情况的图片,设计过渡性问题:SO2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使用体现了它什么性质?组织学生继续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 形成问题迁移能力,推动学生拓展创新 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过程中,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规律及概念理解和认知程度,应当利用问题迁移的形式进行反馈,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使其学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思考状态,活化他们的思维,使问题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和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主线”,使其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学习思路更加明晰,学习

9、能力不断增强。这样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性的学习化学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见解。 举个例子,在学习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时,教师可针对铝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迁移和拓展。此时,教师可设计问题: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 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D. 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 稀硝酸;B. 稀盐酸;C. 硝酸铜;D. 氢氧化钠。电解法冶炼铝时,冰晶石的作用是()A. 助熔剂;B. 催

10、化剂;C. 还原剂;D. 氧化剂。等。利用这些问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五、 灵活应用问题引导,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使用问题引导法时,教师需全面认识该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问题引导法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新颖、个性的学习方式,指引他们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与运用化学知识,发展其综合素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大纲要求运用问题引导法,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生活化、开放性与新颖性的特点,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始终充满无限激情和动力。

11、而且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各种类型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进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加热的原理是什么?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同时必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又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演示实验:向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2 mol?L-1盐酸,放入一段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在100 mL小烧杯中加入约20 g经研磨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然后加入约10 g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混合,用手触摸外壁。他们得知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大类。教师可罗列部分现象让学生分析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包括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条与盐酸反应和铝热反应等。如此,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现学现用,既能够深化对知识的消化和记忆,还可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 总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应用问题引导法是大势所趋,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特?c灵活应用问题引导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