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986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初一数学课前预习的现状,指出有效课前预习的特征,并对此提出实施的策略,让学生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高效课堂的根本。由于学生长期受到“我讲你听”储存器的教学方式影响,不具备也不可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必须养成自学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充分展现个性。有效的数学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有备而战,主宰课堂。由于初

2、中生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从初一抓好,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初一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探索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初一数学课前预习现状及其分析 通过对初一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一个月的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初一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存在严重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其弊大于利。通过预习,学生会“未教先知”,理解新知识的程度不一,上课时基础更加参差不齐,“先知”不一定是“真知”,优秀生会觉得既然懂了就不用听讲。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它正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的一种缩影。新课标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必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追求同一性。教是为了不教,应该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鼓励出现与例题不同的

3、、思维独特的解法。用“先知”反思过程,让学生用先知的结论探究结论形成的过程,使教学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用“先知”点化“未知”;用“先知”沟通知识点的联系。 2.简单、非正规、无效的课前预习普遍存在。预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预习作业随意,时有时无;预习作业没有层次性与针对性;不能对自主预习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反馈。这样的预习不利于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 3.预习难度过大。这样做不但损害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更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预习不等于完全的自学,它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架”。 二、初一数学有效课前预习的特征 1.能回顾与本课时有关的、必须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维果茨基理论认为,“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有

4、可能进行真正的学习。” 2.有针对性,针对初一学生的能力水平而设计的预习作业。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时期。”可以初步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能够初步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但并不熟练。所以预习的思维难度不能过大。而且每个班的总体认知水平也不同,应根据本班情况设计预习作业。 3.分层性。预习作业要体现分层性,让大部分人能完成三分之二,优秀生能完成全部。 4.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心理定势或准备态度,更好融入课堂教学。以初一上学期第三章3.1.1的预习为例。通过这节课你将会学会以下内容:(了解任务,不要求做,上完课后为5分钟

5、小测反馈信息)1、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区分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如下列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2x+1 5.能培养学生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与分析,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提出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解答题,让学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曝露自己的思维,并与他人讨论,互相学习,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6.有反馈,让学生知道预习的效果。自我检测,针对预习内容,设计题目对

6、预习知识进行检测,检查预习效果,自查自纠,对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改进。 7.预习的形式随着学习内容不同有所不同。可用动手操作,如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方式来感知新知,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空间和图形的教学。 8.能向教师反映学情。让教师能掌握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错误解法和 “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问题,在课堂,重点解决,精讲精练,提高效益。 9.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的载体。该载体内含预习提纲,要把上述8点特征融为一体。预习案是课前预习的最佳载体,易产生固定的预习模式,让学生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流程长技能,模式生效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通过提纲让学生明确新课的主要学习

7、什么内容,哪些内容比较难,如何解决。通过提纲,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讨论,发现问题,探究解决。 三、提高初一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精心编制预习案,并进行学法指导,形成稳定的预习模式。预习案的编写要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满足上述八个特征,还要注意难度的控制。通过预习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 2.尽量挖掘课本资源,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预习形式要多样。不能仅靠单一的练习式的预习,还可运用社会实践、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上网查询等形式进行预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亲身体验感受记忆才久,更深刻。 3.重视检查,狠抓落实。如果预习任务只布置,不落实、不检查,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可采取以下检

8、查方法: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作用,利用“好帮中,中帮差”的学生结对,让组员先互相检查,组长再督促组员完成,并登记完成情况;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或者从各组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预习是十分重视,促使学生认真完成预习内容。 4.对预习情况的进行多元评价。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书面评价,或进行小组比赛等方式进行检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5.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它们记录整理下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解决它们,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更

9、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6.让课前预习形成习惯。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实践。只要坚持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到了初二,学生就会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四、总结 初一学生的可塑性强,通过预习案,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占据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预习案的编写对整个课前预习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对于预习案的编写要用到整个备课组的力量,这个星期备下一个星期的课时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时效性,而且认知水平不同的每个班的预习案操作有细微

10、变化。 五、实践的结果对比 第一,小组长得到很好的培养。因为小组长能在先预习情况下、在教师指导、精讲后,能提前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因此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能充当小组的老师,通过表达自身思维来进一步完善思维。第二,组员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有很大提高。因为有了预设,大家上课前都清楚要达到的程度,当达到后,会产生一个行为与结果的强化作用,觉得自己学习是有意义的。第三,教师实现真正的解放,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主要释疑与对个别临界生进行鼓励和辅导。 本次试验班是初一(11)班,其它11个班没有试验。初一新生刚入学三天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中,初一(11)班平均分排在全级倒数第二,但在初一上学期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中排在全级第三,进步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