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12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提高电子电工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 摘 要:职业高中电子电工教学面临着课程特点、理论实践、兴趣目标之间的矛盾与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教学中有新的思路。从课程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引领,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本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做的角度促进学生构建知识,可以有效地降低难度,进而获得电子电工教学的实效。 一、教师要学会既看学生又看专业及发展 传统教学思路下的电子电工课程的学习,存在着学生不想学以及学无所用的问题。这与教师的教学视角有关,很多情况下,教师只将教学的眼光锁定在教材上面,殊不知教材年年更新,其也赶不上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作为教材,其呈现的是知识的逻辑顺序,而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将

2、来学生的学以致用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脱节,这种差距需要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弥补。正因为如此,本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口口相传的结果就是电工基础这门学科学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诚然,学生在校的课堂知识起的是一种奠基性的作用,可如果这种奠基性的作用不能为学生所感知,那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学生没有了动力,又何谈奠基作用呢?因此,笔者认为电子电工学科的教师要将眼光放在学生身上,更要放在学科发展之上。以最简单的电容器的学习为例,教材上介绍的基本上都是最简单的电容器,其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可如果教师告诉学生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容器技术在不同场合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与应用,告诉学生单机异步

3、电动机对于启动电容器的要求,告诉学生某些超级电容器可以充放电数十万次,告诉学生最小的电容器需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有了这些信息的提供,学生对电容器的概念就不再是课本上那几句抽象的描述和几幅老旧的插图。 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其实是研究学生最重要的一环,哪怕是最为直观、最为简单的信息介绍,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不同的感受。而客观上教师对电子电工最先进技术的跟进,确实可以开拓自身的视野,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 二、电子电工知识的构建需要教学做合一 回到校内教学对学生知识的奠基作用上来,电子电工学科理论知识的构建,实践知识的积累,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也不仅

4、仅是学生的实训与实习。这是笔者的经验之谈,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将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学生的实训实习分离开来,那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分裂的状态:学的东西在实训实习中用不上,用得上的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影子。因此要想让学生的学与用结合起来,就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路。 这不是一个新的观点,但在职业高中教学尤其是电子电工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特别适用。教学做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不应当是分离的,教中有学,教学中当有做;从空间跨度上来看也就应当是分离的,做中也应当有教与学。因此,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有做的机会,在做中坚持学,是促进电子电工知识有效构建的新途径。 举一个例子:二极管的学习。在教的过程

5、中一般强调的是“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一边过去,但却不能反过来流动。学生理解这一点倒也不难,那么怎样验证呢?最简单的用万用表即可以判断。在实际教学中最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什么?给学生两三个二极管和一个万用表,然后学生做一下。那么这样能够生成什么样的知识呢?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是否满意呢?答案不言而喻。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另一番尝试,这个尝试主要是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在一次触摸延时开关的实训中,我们要求学生利用色环电阻、二极管和三极管等元件去设计一个触摸延时电路。这个电路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学生却弄不懂其中的原理。因此有这么一个实训的机会,学生当然非常高兴。在实训的过程中,笔者没有只满足于学生连接好一

6、个现成的电路,因为那样就失去了对实验原理的追求性。在实训的过程中,笔者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二极管?二极管接入后对原电路有什么影响?除了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之外,二极管还有什么作用?二极管是如何实现稳压、滤波的?这些问题逐步提出,可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梳理教师所教、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让教学做统一到一个过程中来,从而就可以实现知识的深化与理解。 当然,如果对教育稍有研究的话,应当知道教学做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观点,他是杜威的学生,而做中学恰恰是杜威科学教育的重要观点之一。电子电工课程,毫无疑问属于科学技术的领域。 三、尊重学生需要是提高教学效果之根本 其实,要化解课程与学生之间的

7、教学矛盾,关键不在于研究教材以降低所谓的教学难度。实际上学生的学更多的取决于学生内心的学习意志,只有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需要,才有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意志与动机激发出来,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果不从此处入手,只是纯粹地去降低学习的难度,这对于急需掌握一门技术、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不是好事。 因此,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需要,要从学生需要处切入教学,要从学生需要处安排实训与实习。尤其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关注,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教学实践表明,此时教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关注,有可能带动学生对一片知识的掌握,笔者以为这是教学的收官之作,也是知识走向能力的根本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