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文言“乐学”支架,开辟古文教学新路.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24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建文言“乐学”支架,开辟古文教学新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搭建文言“乐学”支架,开辟古文教学新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搭建文言“乐学”支架,开辟古文教学新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建文言“乐学”支架,开辟古文教学新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建文言“乐学”支架,开辟古文教学新路.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搭建文言“乐学”支架,开辟古文教学新路 文言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对“言”的理解掌握,即积累文言词语、古汉语语法、文言语感,从而把握住整篇文章的情感。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实中求趣 如在讲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抓住“文中有画”的特点以及所带班级喜欢绘画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注释并结合翻查古代汉语,整体把握文意,并将“文”和“画”有机的结合,绘成一幅画。学生开始会震惊,欧阳修移步换景,文章从古香古色的滁州古城写起,到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峰,到再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按照方位逐一展现醉翁亭周边的美景。学生理解课文后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一幅一幅风光绮丽的画卷。对于因理解不同而出现

2、的误差,我们再加以引导。 二、实中求新 1. 诵读疏通文意 文言文是珠圆玉润、玲珑剔透的典范之作,诵读应该结合所授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使得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在讲授曹刿论战这一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曹刿与鲁庄公的“一问三答三断”,让学生在表演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诵读,并结合课文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自行疏通文意。学生会因对某些句子或者字词不理解而难以表演。在学生想“愤”、想“悱”之时,我们教师再进行指导。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后,再进行表演,并带着这些情感进行诵读,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感悟曹刿的“远谋”以及

3、他为国家着想、忠心爱国精神,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德国语文学家洪堡特认为:“通过文字保留下来的语言也总只是一种不完整的、木乃伊式的保存,在生气勃勃地朗读时又需要重新赋予意义。”我们教师只有结合文章特点,多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尝新,并能在“口诵其言”的同时“心惟其义”,感受文言文语言的优美,从而感受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 背读增加品味 “多读多背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山东教研员张伟忠这样指出。可目前中学生背诵不是很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进行说教之后,就要求学生背诵文言文,甚至要求背诵长篇的文章翻译。学生为了考试成绩,硬着皮头,在一知

4、半解中,机械性地背诵。单一的背诵方法,难以让学生“乐”背。 我发现在课堂抽查背诵的时候,很多学生背到一个地方时会突然遇到“瓶颈”,怎么想也想不出下一句。可是,只要你提醒他下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就又能很快想起来,接着背下去。因此,我多采用“减字背诵法”,即把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逐渐减去,让学生根据一些提示性的词、句进行背诵。 如在让学生背诵蒲松龄的狼这篇课文中“杀狼”的情节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背诵的:因为两狼在屠户面前耍起了花招,一狼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面打洞,狡猾之至。因此第一次减掉“径去”“犬坐于前”“似瞑”“暇甚”等词语,第二次则减为:“少时,一狼(),其一()

5、。”最后减为“少时,(),其一()。”这样进行逐一减字,让学生当堂背诵完这一段话。学生通过反复的吟咏、体味,更为深入理解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感悟出许多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可见,背诵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但课堂中更为重要的应该多为学生寻找不同的背诵方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琪。”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应该为之注入活水,除了诵读、背读,还可以采取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读、演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到文言文课堂的新鲜,并在多层次、不断地反复中学习文言文。 三、实中求活 在讲授狼的“杀狼”情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股”、“狗”、“尻尾”、“瞑”、“暇”这些实词,与其逐字逐句说教,不如特意找了两幅针对误解这些词语的画,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结合注释,并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能够理解屠夫“断其股”,“股”是大腿的意思而非屁股,从而在图画中找出相应的错误。同时,恰到好处进行串讲,如与“头悬梁锥刺股”中的“股”进行比较。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从画中找出错误,体验到成功,更有了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必须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即“活”的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来“活”学文言文。 责任编辑邱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