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48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理念的创新和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当前综合素质愈发受到人们重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转变,也就是从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教育学意义上的时话者,从教材的被动应用者变成新课程的塑造者,从课程成绩的裁列者变成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中国分类号】G451 一、语文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 1.课程性质观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特征的准确界定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新概念,标志着语文课程的一种理想境界。正是作为素质教育时代之象征的“语文素养”,才构成了学生个体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以夯实其学好其他课程的大文化根基

2、。这样,新课标因其注重学生个体可持续和谐发展使语文课程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突出了它在个体从自然存在向社会存在的转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奠基作用。 2.课程目标观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基于对语文课程特点的深刻反思,首次正式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甚至明确要求“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措词委婉而观点鲜明,标志着语文课程目标由知识中心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也表明在素质教育深人人心的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功能的显著升华。可以说,从偏重各种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贮存,到注重发展个体的各项能力,新课程标准充分呈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育理念。 3.语文课程内容观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作为课程内

3、容具体体现的语文教材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教材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想像世界,从而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其次,教材内容的安排应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优化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最后,教材要富于开放性和弹性,既合理安排作为共性要求的基本课程内容,又要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个性化开发和选择的空间,特别是为学生主体留出自主取舍和拓展的空间。 4.语文课程资源观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引导师生走出“课堂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的误区,用多种分类来呈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新概念,如根据课程来源列举课堂教

4、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性质来列举自然、人文和社会课程资源等等,从而使师生认识到“大语文”这个课程概念的外延有多么宽广,内涵有多么深厚。 5.语文课程评价观的创新 就评价目的而言,从过度偏重甄别和选拔转向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课程评价的具体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优化,转向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改善。就评价方法而言,从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兼顾,明确指出据于语文学习体验和感悟的特征而不能以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就评价主体而言,从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向师评、生评和自评三者相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这就使课程评价的角色重心发生横

5、向位移,突出了学生个体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所必须珍视的主体性地位。 二、新课程理念呼唤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1.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现在,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这里,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第一是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第二是人本意识。教师以全面发展其情意要

6、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即如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其一,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增删与否,均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简单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其二,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语文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

7、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其三,就课程实施而言,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3.应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娴熟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把握好下述实践性原则。第一是情感性原则。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同法官裁断那样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而应与之共同介人,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第二是前瞻性原则。从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着眼,既不忽视其当前在语文知识、能力乃至个性形成中的缺陷,更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和可能的进步。第三是差异性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从课程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去关注每个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估每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总之,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究其实质,是要求教师从既往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重塑课程、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这是语文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百年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阶段和新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