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64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现状分析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教案,即设计态的教学系统。教案的实施结果是课堂,即实施态的教学系统。静态的教案易于分析,可以反复研究得出结论。而高水平的教学课堂不易分析,动态的教学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过于复杂,得出的结论容易与现实不符。并且,由于教学课堂的不可重现性,同样的结论也不可能再实施在同一堂课堂上,而课堂的情景通常是千变万化的,迁移性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教学实践的确定性,我们最终落脚点是优化设计态的教学系统,即教案。 利用教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优化教案。实施形成性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改进优化技术,将“评价改进”这一逻辑链条打通。笔者对教案的形成性评价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

2、相关研究的关注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教案评价后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没有关注评价方法是否科学,而是注重对评价后教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作者默认评价教案的方法和原则是合理的,只注重探讨归纳的问题以及对策。该类结论绕过评价方法的探讨,具有直观经验层次上的意义。 2,教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关注教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但是具体何种操作才符合该原则无详细说明。该类结论具有直观经验上的意义,还需要后续研究上升到可操作的理论水平。 3,教案评价的理论模式 教育领域内关于评价的理论模式层出不穷,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课程和课堂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一个较为宏观,一个较为微观。但这两者的评价模式经常同

3、时被探讨。至于教案独有的评价模式,有教学方案的三段评价法、多主体评价模式。 对于理论模式的研究是基础,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直到细化到具体可操作的理论水平上。 4,教案评价的具体指标 为了明确教案评价的内容,在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很多人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对于指标的处理水平也越来越科学,从刚开始的主观臆断发展到定量处理的科学化水平。 (1)描述性指标评价 关注教案本身质性特征的评价体系可以归类为“描述性指标评价”。但由于这种描述性的评价指标是利用主观经验来制定的,并且利用它们来评价教案时靠主观判断,因此难以让人信服。 (2)初步量化指标的评价 制定评价指标之后,逐级分解评价指标,筛选归

4、类合并、排列层次,确定权重,形成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描述,形成一个以评语描述为主,包括量化分数等级的评价结论1。这种初步量化处理的指标,在科学性上有所提高。 和描述性指标评价相比,这种指标的确具有更高操作性,但是评价指标的指定、权重的分配是由专家、教师根据经验直接拟定的,并且对于每个项目的评分仍然是由主观来决定。 (3)复杂技术处理的指标评价 除了对指标层次、权重做处理外,研究者们利用数学模型、复杂技术、统计手段处理等来提高指标的合理性。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2、对评价系统进行多维度开放处理3、采取聚类分析法确定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认指标权重4、利用模糊多目标决策系统来进行分析5等。 尽管

5、研究者们采取了各种复杂的技术手段提高指标的科学可靠性,但并不改变其本质上的主观经验性,因为答卷者采取的是主观判断6。 5,教案优化的策略 由于该领域中缺少广泛认可的标准评价体系,因此对教案优化措施的研究更是极少。该类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与评价工作脱节、混淆 优化和评价紧密关系,但不能混淆、脱节。评价工作决定“从什么维度判断教案质量”,而优化工作则要以这些维度为方向,提出“针对什么样的评价结果,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结论针对的是写好教案的“条件”,而非教案本身 此类结论可归纳为两点:加强教案格式、标准的要求;加强教师观念管理、学校制度管理。这些结论针对的是教案的形式、教师的态度等

6、,是写好教案的“条件”,但是没有针对教案本身如何优化的结论。 (3)结论过于概括性、经验性、局部性,不具有系统性、完整性 即使涉及到具体内容,但大多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过于概括化。优化措施应和评价指标紧密相连,并具有系统完整性。这归因于我们缺乏必要前提:一个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教学方案的形成性评价需要系统、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该方面的研究正在发展。与之对应的教案优化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现有研究是宏观层次上的结论,我们需要更加微观的操作性结论,增加教学设计技术的精细化程度。 (2)现有研究多属于经验层次的结论,没有上升理论水平。优化策略体系的研究结论需要进行检验,可以通过个案研究,进行反思分析,从中获取技巧、经验,确保其科学性、客观性。 (3)现有研究结论多是局部和离散的,没有和教学设计的其他方面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应该注重将“优化技术”和“评价技术”相对应,确保其整体性、系统性、一致性,形成“评价结果对应措施”的完整链条。 (4)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成熟后,我们应该关注指标的意义和微观细致的解释,使得教学设计技术更加透明化、彻底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