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64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摘 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给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教育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基础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对教育实践有普遍意义。并指出: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9-537页)马克思很重视体力劳动,认为它“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教育

2、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教育的核心观点。这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教育发展规律,是唯一科学的、进步的教育观。这个结合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法。没有这个结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就会失去自己的教育基础,那么,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想更是不可想象的。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义教育的基本方法 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使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发展

3、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在复杂的国际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党始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造就了大批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工作中在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中也有或左或右的偏向,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但基本方向未变,整体上教育的发展是健康的,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巩固。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种

4、综合教育思想,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这里侧重就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谈点看法。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知识教育,也离不开政治理论教育,更离不开学校的一般的实践活动的教育与训练。但要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观念,必须让学生在生产劳动这一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体验,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具备对各种“社会病毒”的抵抗能力,使学

5、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他们才会真正理解劳动的伟大意义,体验到没有生产劳动就谈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懂得辛勤劳动是建设社会产义的起码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通过一些艰苦生产劳动锻炼,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些美德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是也是重要的社会财富。只有直接的生产劳动的实践和体验,学生才能更好地得以提炼世界观,提炼思想,形成鲜明的爱憎观念。 随着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而人的发展则普遍存在不足或缺陷,科学理论水平相对提高,思想品德、劳动观念则

6、有所下降。一些青年学生心灵空虚、自私、任性,不珍惜社会财富,不珍惜生命,缺乏起码的社会道德,青少年犯罪行为得不到控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学校方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最根本的原因。不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这些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也是拯救我们后代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由于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流入,一些人因缺乏起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往往出现模糊的认识。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这与他们既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考验,又无受过直接的生产劳动实践的体验有潜在的因缘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可能单靠理论教育解决问题

7、;而需要深入到社会生产中经受一定的体力劳动锻炼,重新了解民众,了解社会实际,重新认识自己,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深入对社会的认识。教育家应当能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意义。我们既要重视教育的近期功能,更要重视教育的远期效应。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基础性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目前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要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小康梦,首先,必须培养大量创新人才,以教育科技为启动,大力发展生产力。其次,仍需要公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乐于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通过全国人民的长期奋斗,不断改变落后面貌,不断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劳动观念、群众观念、艰苦奋斗精

8、神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将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创新教育、职业教育等熔为一体,使学生获得职业生计,并增强对就业的现实性理解。 邓小平同志根据现代社会新特点,提出了科学持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强调“我们要搞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第95页)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应坚持的办学思想。在教学思想上,既要注重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重视学生的科技意识、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不与之相悖,而且是

9、一脉相承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涉及学校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这里仅就生产劳动实践对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功能谈几点看法。生产劳动可以使学生学到的部分书本知识理论得以与实际的结合,通过个体的实践体验形成会用的知识;在生产劳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技巧,使动作技能得以培养,这是创造发明必要的本领。生产劳动是开发创造性思维功能的有效途径,在技术性劳动活动中,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占主导地位,而不是单纯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劳动实践可有效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及创造性思维功能;生产劳动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为人们提供无数需思考的问题,只要肯动脑,善捕捉,乐于探究,就会形成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研究

10、课题,形成创造发明的构思方案乃至成果,或者在学生心灵中埋下问题的种子,为未来研究埋下伏笔。显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道:“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强调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各级种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费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结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这些论述不仅对发展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 山西省沁源县第一中学) ?S编辑 段丽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