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82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学科,要学生学好数学就要注重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塑造健康向上、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格,从而提高

2、全民族的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构建和谐课堂,培养问题思维 陶行知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人思维的具体过程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失去了质疑的机会和深层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了。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提

3、出问题,驱动思维,培养能力。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自由、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关系,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心,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观察、思考、理解事物的学生,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使其加倍地感到自尊、自重、自信。如果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学习上进行多向交流,消除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将疑惑的问题直接带进课堂中去,使学生畅所欲言,善于发现问

4、题,勇于提出问题,充分展示灵活敏捷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这需要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允许学生出错。 2.拓展渠道,让学生善问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讲清一个又一个问题,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且不能停留在简单地问个“为什么”上,应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预习中提出不解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疑难的问题,在课后提出扩展的问题,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让学生敢问、善问、勤问。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 二、重视探究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5、和创新思维的自然学科,课本中的每一个概念的建立、每一个规律的揭示、每一个事物的认识,无不包含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足迹,闪烁着人类创新思维的火花。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讲解,学生机械模仿的弊端,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感悟科学家的思路,体验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的思维过程,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讲解“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可以进行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王明购买价格为3元和5元的笔记本若干本,每种至少买一本,但不得超过26元,请你给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 (2)尝试探

6、究,归纳猜想。问题2:在数轴上,方程x = 1表示一个点,不等式x 1表示什么图形?问题3:在直角坐标系平面内,方程x = 1表示一条直线,不等式x 1又表示什么图形?不等式x 0又表示什么图形?不等式x + y-1 0表示的平面区域与2x +5y-100 表示的平面区域有何不同?如何体现这种区别?总结:我们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含边界直线;把直线画成实线以表示区域包含边界直线。如画不等式2x +5y-10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此区域包括边界直线,应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问题6:直线2x +5y10=0同一侧所有的点(x,y)代入2x +5y-10所得实数符号如何?问题7:如何判断2x +

7、5y-100表示直线2x +5y-10=0哪一侧平面区域?概括为: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方法为“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具体操作步骤:画直线;取点定符号;画阴影。 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体验人类发明创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热情,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三、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让思路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发展的立体辐射状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对某个信息沿着不同角度去思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将知识串联起来,再辐射出去,从而使学生思路灵活,思维拓宽。纵观科技发展史,无论是发明家还是科学家,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和成就都是和丰富的联想

8、能力和灵活的求异思维能力分不开的。 在数学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发散思维的素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从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 例如:一条抛物线经过A(-1,0)、B(3,0)、C(0,-1)三点,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这题可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采用多种方法解答并寻求最简单、最佳的解题方法。学生提出了三种解题的方法:方法一、(用一般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x2 + bx + c,然后把A、B、C、三点的坐标代入y = ax2 + bx + c后,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

9、程组,可得,c=-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方法二,(用顶点式)因为抛物线过A(-1,0)、B(3,0)两点,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故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x1)2 + h,然后把A、C(或B、C)两点的坐标代入后解关于a、h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即是。方法三,(用两根式)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 a(x-x)(x-x2),因为抛物线过A(-1,0)、B(3,0)两点,所以x1 = -1,x2 = 3,即解析式为:y = a(x + 1)(x-3),再把点C(0,-1)代入y = a(x + 1)(x-3)中,可求得,所以抛物线

10、的解析式为,即。最后归纳、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而方法三思路新、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简捷明快。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入手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与创造性。 四、由错悟理,培养质疑思维 创新的前提是怀疑、批判的精神。善于怀疑,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是探索知识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是发明创造的前奏,不断挑战、不断否定、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是数学发展的艰难曲折史。 学而应思,思则生疑。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对教材、教师的讲解大胆质疑,要不唯上、不唯书,敢批评、敢创新。如在习题的讲解中,我经常在介绍我

11、的解题方法后,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讨论,让同学对此方法充分讨论,“评头论足”、“横挑鼻子、竖挑眼”,学生的质疑可能让教师意外。对学生错误的质疑,教师不能嘲笑打击,而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找出合理的因素是哪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不论如何,应充分肯定学生能积极思维。尽量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科学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深化其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设计一些错误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说出错误的原因。如讲分式化简时,我选择了这样的一道题,让学生质疑解法是否正确: 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例,因势利导,让学生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记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有意设置有疑问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分析的机会,由“疑”生“思”,由“思”变“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老师要有目的地、巧妙地、灵活地给学生提供机会,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大胆地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的天空里展翅飞翔,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