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90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设计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我们在教学中要活用教材,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中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我们思考:数学是应该给学生一堆金子,还是给学生一只点金的手指?我们应该坚信:建立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2、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更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实实在在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学活用教材,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呢? 一 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他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教学目的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以活泼的图像和生动的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敏锐地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端。例如:“购物”数学活动课上,我创设了让学生

3、非常感兴趣的情境:“马上要过六一节了,我们要在班里开联欢会,如果让你来策划,你认为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采购一些联欢会所需要的物品”这个提议引入活动课的内容:“那么,我们都需要准备哪些活动必需的东西呢?这些东西个应卖多少?”以此引发学生的讨论、探索,并利用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写出了一份详细的购物单。整节课围绕这个情境展开,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了探索学习。 二 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 带着疑问学习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和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唤起他们的

4、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勇于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新知识。怎样帮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中探索呢? 1.思路的开放 例如:在教学笔算除法的时候,原情境是这样的:“60个学生去参观航空模型展览,每20个学生编成一队,可以编成几队?”我在教学中改为:“每( )个同学编成一队,可以编成几队?”让学生设计编队。学生纷纷踊跃地提出:“可以20人编成一队”“30人也可以”“还可以15人编一队”等等一系列的编组方式,然后列出:60/20=3、60/30=2、60/15=4等算式。这些算式突破了原例题的60/20=3的算式,丰富了例题的容量。而且使后面的练习达到了通过对

5、比找规律、找方法解题的效果。 2.条件的开放 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动物园里有猴子12只,老虎4只,梅花鹿6只,丹顶鹤3只,大象1只。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每人选其中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从中获得自己不曾有的思维方式。 3.问题的开放 给学生只提供相关信息,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学生必须创造问题才能着手解题。 4.结论的开放 有的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能说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

6、进行思考、探索。为他们提供开放的情境,让他们成为主动探索学习的孩子。 三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旁,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如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我先从“听两人电话约会”的录音片断引入学习,再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找出记录时间的物品(VCD、录音机、节目单

7、、电话等),并收集了已用过的超市收据、火车票、银行存款单据等资料,由学生自己找出、改写时间。再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从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入手;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可以增加“测量并计算教室内墙面积”的内容。生活中蕴藏的数学是如此丰富,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利用这些具体而生动的生活资源,就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旁。 总之,教师灵活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活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亲自手动实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今天,只有富于开放性的教学,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数学课更注重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林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