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艺术.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118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艺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教学中“读”的艺术0091-01 阅读一篇文言文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熟读”阶段,包括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读词汇;二是“赏读”阶段,包括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文章的主旨,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的感悟;三是“背诵”阶段,这里所说的“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记忆。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读”的活动,体现“读”的艺术。 一、熟读记词汇 学习语文,必须从积累词汇开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满井游记时,在词汇积累这个环节,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学新词。通过各个学习小组的汇总,笔者整理出了以下词汇,如课文第1自然段有“燕地”“花朝节”“冻风”“局促”

2、“驰行”等,课文第2自然段有“土膏”“冰皮”“娟然”“面贵”“披风”“呷浪”等,课文第3自然段有“堕事”“适”“恶”等。这些字词是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词汇,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记住这些词汇。在学生熟悉了这些词汇后,翻译课文就容易多了。其次,温“旧知”。学生既要学习新词汇,又要巩固已经学过的词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对照已经学过的课文,整理出一系列实词与虚词。例如,课文第1自然段中“余”“作”“驰”等词的用法,与这些字词相关的语句有“余寒犹厉”“冻风时作”“每冒风驰行”,已经学过的语句有“余幼时即嗜学”“作亭者谁”“愿驰千里足”,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同一个词汇可以有不

3、同的含义。此时,无论是“新词”还是“旧知”,都已经进入了学生的语言“仓库”,这也是“熟读”阶段的关键。在“熟读”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到顺畅地朗读课文,还要积累词汇。 二、赏读理脉络 在赏读文言文阶段,可以分3步走:一是赏句,即鉴赏课文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二是赏篇,即鉴赏文章内容、结构脉络、文章主旨及写作技巧;三是赏悟,即感古思今,联系生活体验谈感受。在这3个步骤里,最重要的是理清文章的脉络。例如,在教学前文提到的满井游记时,笔者对“赏读”作了如下安排。首先,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得精妙的句子,如比喻句“若脱笼之鹄”,拟人句“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白描句“柳条将舒未舒,柔捎披风”。其

4、次,从赏篇的角度与学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脉络,如在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课文第2自然段按照“总分”的结构写了春水、春山、春柳、春苗、游人、鱼鸟等,课文第3自然段以议论结尾,再次表明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情感。最后,在理清文章脉络后,让学生探究作者写景的技巧,如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等。同时请学生从赏悟的角度畅谈感想,有一位学生说:“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这次出游使他认识到了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春已降临人间。这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通过3个环节的学习,学

5、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此时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赏读,有利于学生读出感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背诵促理解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章,要求背诵的篇目有很多。前文所述的“熟读”“赏读”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探究性,而背诵则需要下一番功夫。笔者认为,在赏读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理解记忆,因此,前文提到的“熟读”“赏读”等教学,能够为学生的背诵奠定基础。在“背诵”这个教学环节,笔者选取了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在背诵课文满井游记时,以4人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累加背诵句数达到12句,可获得2分,这是基准分,小组成员每增加3句,就可以加1分,最高可加到10分。通过背诵竞赛活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大多数学生能够背诵全文。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熟读是基础,学生只有读出韵味,读熟了词汇、句子,才能感知全文,而赏读能够理清课文思路,背诵则能够促进理解记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种境界。 总之,文言文教学从熟读到赏读再到背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读”起步,实现“赏读”后的跨越,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确保文言文教学实效。 (责编 欧孔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