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121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村官计划不断推进,大学生村官发展受微观个体因素、基层社会、宏观政策的影响所遇到的困境也日益明显。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从村官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的差距被迅速拉大,和谐中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最强音,而和谐农村则是最薄弱的环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和需要。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一支有理想、有知识、有胆识、有技术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带领广大基层干群为之

2、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当代大学生有文化、有朝气、有热情,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华、大有作为。 1 大学生村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1 优化人员结构,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头脑灵活且思想解放,在国内高校普遍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让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本科、硕士毕业生充实到基层一线村级干部队伍后,对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以及知识文化结构都有较大的优化与改善,使得村级组织在创新力、执行力上得到了提升,激发了村级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农村基层组织输送了一批优秀的新型人才。村官计划的实施,为广袤的农村带来了新思维、新思路、新血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3、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2 引进先进思想,为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作贡献 由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还不够建全,有的农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凭主观意识办事,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则因循守旧、小富即安;有的贪图蝇头小利,这些与当今时代进步和民主法制不相对称的社会现象都会影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可以通过他们影响来改进当前农村存在的干部理论政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有待加强等现象。在提升农村公共管理水平作贡献的同时,也使整个农村的“政治生态环境”得以好转。 1.3 促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添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活改善,也包含社

4、会进步与文化繁荣。当前的农村,除了电视、广播之外,基本上没有其它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学生村官经过大学阶段文化、艺术的熏陶,他们可以与当地村民一起,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丰富乡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们也可以邀请母校艺术团成员们,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到基层进行慰问演出,以另外一种方式宣传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他们可以利用当地条件,开展特色农民运动会,农家乐歌咏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在丰富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文明的乡风建设,推动了和谐新农村的发展。1 2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经过十多年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整个大学生村官

5、的制度框架正在逐步的完善,村官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初步的实现。从各地涌现出的不同大学生村官典型,到“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村官由于政策限制、个人条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其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带动创业致富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困境也日益明显。 2.1 微观个体维度分析:思想不稳定,能力待提高,作用难发挥 (1)大学生村官思想认识导致的心理困境。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当村官只是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的一种现实选择。对他而言,进入村官行列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他们是目的不是为

6、了建设、服务于新农村,而是把村官这个职业当成挤进公务员行列或获得考研加分的一个跳板。2即使有的人怀抱“扎根基层”的梦想来到农村,但当他们面对从城市到乡村、从高校到田间地头、从远大抱负到无尽的琐事的巨大的反差时,他们心理一时也难以适应,也就不能安下心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实事。 (2)大学生村官的“边缘化”导致的角色困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通过组织选调的方式自上而下进入农村,从法律上讲,有悖于村民组织法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既“非官”,亦“

7、非农”。 由于身份难以认同,故难以进入村里的中心决策层, 只能在“边缘化”地带从事一些辅助工作,这一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尴尬身份导致大学生村官无法进入角色,真正在农村有效开展工作。 2.2 基层社会维度分析:资金短缺,环境复杂,难展拳脚 (1)农村资金短缺,条件有待改善。要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认真做好村落规划,做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排水工程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地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的投入,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村的条件还是有待进一步改善。很多村官尽管有好的思路和想法,想和老百姓一起根据当地条件搞规划,上项目

8、,但苦于资金不能落实而成为无米巧妇,带动群众创业致富显然非常困难。 (2)农村关系复杂,村官难展拳脚。在农村,村民之间熟悉度高,有的时候情感关系都有可能超越制度的约束。这类“熟人圈子”具有天然的排外性,对于一个外来村官,与他们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已属不易,一旦工作牵涉到他们的利益,那么基本就很难再进行下去。另外,很多的村民对村官抱有既然欢迎又质疑态度,他们希望村官的到来能够立马带领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如果村官们不能迅速打开局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不能很好地回应群众的期待,那么村官就会遭遇信任危机而遭质疑甚至歧视。与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村干部相比,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村官在工作经验上,特别是农村问题

9、的处理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2.3 宏观政策维度分析 (1)法律法规依据不足,村官身份略显尴尬。大学生村官工作尽管有一系列文件、政策进行指导,但由于缺乏法律、法规方面的硬性规定予以规范,村官的身份只靠政策性文件来维护确实显得比较尴尬。村官们在编制上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又不属于事业单位,也不属于村“两委”班子成员,由于村官身份的特殊性,个别大学生村官成了村部的摆设,每天机械地重复一些简单的工作,事关农村的发展规划及村部重大事务的讨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结果导致从高校选拔的优秀毕业生难以发挥作用,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 (2)村官对未来发展之路不明,人员流失严重。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0、,大学生村官的出路始终充满着不确定性。很多的村官认为:能够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空间发展的,毕竟只是极少数的特别突出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而余下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不得不面对重新择业的残酷现实。这就使得很多的村官对“三年后”充满了未知,很多村官才干出一点成绩,才理出一些头绪就因对未来发展之路不明朗而离开农村,这对改变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的现状也是不利。 3 大学生村官可以持续发展对策 3.1 村官的选拔:“三个一批”打造“实力队伍” (1)选派一批热爱农村、渴望在农村成就一番事业的毕业生做村官。注重对村官综合素质的考核,重点选拔对农村怀有情感,愿意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发展方向的大学生;选

11、择在客观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的大学生,选择能适应艰苦环境、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大学生。另外,村官的选拔最好按照本地选拔,本地任用的原则,这样的村官进入角色更快,在工作上上手也更快,开展工作的效果也会更好。 (2)选派一批农村急需专业的人才做村官。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前,各地要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本地区各村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形成本年度招聘方案。对于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比如农学、水产养殖等专业的学生,只要素质过硬,可以考虑适当放宽报考条件。 (3)选派一批经过实习、通过认证的毕业生做村官。考虑到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稍欠的实际,学校可以按照学生的志愿

12、提前一年选择一批愿意赴基层工作的同学组成“村官班”,并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进行农业知识的强化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3让他们提前进入农村进行实习,在农村进行自己毕业论文的写作。如果实习期满,又通过地方基层组织的认证,可以优先进入村官队伍。 3.2 村官的培育:“多方联动”加快“角色转变” (1)完善培训体系,扎实做好岗前培训。村官的培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村官的自身的需要采取菜单式的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方式。要充分抓好岗前集中培训的机会,对村官开展现代农业知识与技能、农村政策与法规、创业技能、基层党建等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弱项进行分批、分类培训。集中培训之后,可以进行“入村培

13、训”,重点介绍本地、本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确保大学生村官通过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尽快进入角色。 (2)加强“校地合作”,提前做好村官选聘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对新农村人才培养的作用,开展“校地合作”。高校可以在基层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学生见习、就业基地,高校也可以根据地方需要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村官的选聘也可以参照该类模式,学生毕业后直接以村官的角色进入农村开展相关工作。 (3)加强跟踪与调研,做好村官再教育工作。为了使村官更好地发展,高校和地方部门应该进行跟踪调研,了解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自身感觉最缺的是什么,并根据村官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同时,要组织大学生村官之间

14、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取经,共同成长。对于新农村建设做得比较好的乡镇,可以组织他们前去“蹲点”学习,了解别人的成长之路,借鉴别人的成功的经验。作为基层组织,要鼓励他们回高校继续充电,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能量。 3.3 村官的考核与激励:“有为有位”促进“大有所为” (1)明确考核主体,规范考核过程。村官的考核主体由乡、镇党委、村委会成员代表、村民代表、村官本身共同组成。考核内容不但要涉及业绩,还要涵盖德、能、勤、廉等多个方面,村民和村干部队平时与村官的接触最多,可以适当提高他们的考核分值的权重。考核的结果要作为村官今后奖励、培训、提拔、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要公

15、布村官考核的结果并建立村官的考核档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做好正面引导,有为才有位。考核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考核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考核结束后,考核主体与村官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反馈考核结果。考核除了要与待遇挂钩外,也要与末位淘汰相联系。反馈的过程以正面引导为主,让村官明白,只有有所为,才能有所位,才能有作为。 (3)物质保障与亲情关怀相结合,培养村官归属感。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只能低一级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人们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对于村官的激励首先要保证的是现有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为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待遇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当然物

16、质奖励只是最基本的奖励,对于大学生村官要通过人性化的举措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从思想、生活、情感上多加关心,经常与村官们沟通交流,答疑解惑,给他们一种归属感,安心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 3.4 村官的后续发展:“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计划能顺利进行下去,就要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理清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要让所有村官明白:村官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跳板。村官在任期满之后,可以考虑进入“村官人才库”,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意向,通过双向选择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做到人尽其才,从而让村官“流动起来”。 大学生村官赴农村基层任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将一种创新的意识传递给农民,为培养新型农民做出了贡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一批能真正扎根基层带领大家共奔小康的优秀人才。待时机成熟时,可以考虑将优秀人才通过公务员录取的方式进入农村基层,让村官们安心、定心地在基层发光、发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