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151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对策思考 【摘 要】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轨道;关注亲子教育, 改善家庭因素;重视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等;并有针对性地加大公益性资源配置力度、保证必要投入、推动均衡发展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影响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从环境影响和个体作用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1.1 环境因素 1.1.1 家庭因素 生活在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收入低下,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家庭经济状况较

2、差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生活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家庭来说存在比较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心里问题更多。第二是家庭环境因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里,成员之间亲密无间,坦诚地交流思想和情感,无疑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家庭环境和睦相处家庭里成长的学生,一般思维比较活跃,兴趣比较广泛,容易听进他人的劝解,一直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三是父母教养方式。东北疆维吾尔族学生的父母对男孩寄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关注。南疆维吾尔族女生由于受社会、家庭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升学与就业的机会少于男性。 1.1.2 学校因素 是否住校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住校对于中小

3、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很多事情都必须独自去应对和处理,压力增大,心理健康水平减低。 其二是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其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工作负担重、心理负担重。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 其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所在的偏远山区学校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不足、师资缺乏、水平不高,学生不能接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知识的不足导致心理问题难以解决。城市中小学校是跟催中考和高考,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其四是语言文字干扰。进行双语教学的学校环境加重了学习负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

4、了不少心理问题。十几年的双语教学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与语言障碍有密切关系。 1.1.3 社会因素 首先是经济因素。调查结果显得,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明显比国内常模低。赵燕等人(2012)调查表明,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民族认同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其自尊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如国家对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下发各种民族政策,但因本地人员思想贫困、民族认同不正确等原因导出不良心理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第三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越好,心理问题就越少。刘毅(2006)研究发现,因为少数民族经济贫困地区的学生得到或者

5、可能得到的社会支持比其他地区同龄人少得多,所以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其它地区学生严重。 最后是宗教文化。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的一大特色,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在新疆,伊斯兰教很大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如说,部分中小学生不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宗教的法律产生的误解和模糊认识,民族的自卑感和民族的自尊心之间的矛盾,独立自主的精神与宗教文化的强烈依赖之间的矛盾,冲击和干扰着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1.2 个体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有年龄、性别、人格特质等。 1.2.1 性别 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男生,而且差异非常显著。沈春华等人(

6、2010)研究认为,新疆少数民族男女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五个因子分中有差异,且男生高于女生。 1.2.2 年龄 大部分研究认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问题越多;中学生问题比小学生严重,初中生问题比高中生严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出现症状的项目数越多、程度也越重。 1.2.3 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内化他人的评价,并且通过社会比较以及自我知觉、判断、价值意义的认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调节整合作用的观念系统。 1.2.4 语言因素 少数民族学生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 教材中的语言情境与学生母语及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加大了

7、儿童在理解新知识上的困难,从而阻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乔姆斯基研究认为,人的大脑中有天生语言机制的假设的同时,根据语言机制在儿童1-10岁之间处于开放状态,因此,民族学生的语言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民族学生的汉语掌握问题应寻求有效的策略和方案, 加速民族学生的汉语掌握, 为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 解决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对策建议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拥有汉族中小学生的活动和心理特点外,还有着显著的个性特点。如对学习环境与学习压力的适应问题、对家庭的责任、民族团结与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

8、生理上的反应,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个人的发展。 2.1 加大公益性资源配置力度,心理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新疆地区农村绝大多数属于贫困地区,人均收入低下,唯有加大公益性资源的配置力度,解决学生缺乏课外书的困境。所以国家应该加大这类地区中小学校图书室的专项经费投放力度,使这些学校每年都有能力购买一些与时俱进的优秀课外读物,确保学生有书可读;同时各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力度,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另外,积极开发农家书屋的教育服务功能,弥补学校图书馆室在资源、服务方面的不足。 2.2 加强机构建设,保证必要投入 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制度并要配备专职人员,切实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

9、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机构和中小学校领导,要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另外,每个学校要专门成立心理健康咨询部门,要加强对全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 2.3 加强多元互动,推动均衡发展 鼓励并引导不同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缩小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差距,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谐开展。此外,还可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之间的心理健康成长的衔接性方面进行研究,努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连贯性机制。 2.4 关注亲子教育,改善家庭因素 在学校里,举办家长培训,或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帮助家长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指导家长改进与子女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消除来自家长诱发的心理冲突。 2.5 新疆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研究内容要全面深入 不管居住条件如何,要研究每个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从而丰富关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要从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特点、宗教信仰观念、年龄特征等方面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此外,通过高等师范类学校、妇联和其他机构,加强对民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与干预工作,提高他们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增加他们对子女的情感温暖和接纳,过分干涉等不良教养方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