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175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很多学校也掀起了体育社团建设高潮,充分运用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去组织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从事体育活动。文章尝试通过对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含义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以便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丰富学校的文娱体育生活。 1.我国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以“学校领导体育组体育社团”为主的模式是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最常见的管理结构及模式,中小学学校体育社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团负责人的职权、职责问题,但是目前小学

2、体育社团的负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缺乏创新能力,成员之间缺乏沟通;而且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在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的组织架构中,每个层次的小学生都比较依赖学校及老师,缺乏自主能力。还有,目前我国小学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是以学校拨款为主,所以渠道比较少,自我创收能力不强。 2.我国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组织对体育社团缺乏重视。在我国的体育社团组织当中,不同阶段的社团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小学体育社团中,校方对此不太重视,体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小学生从小就缺乏体育活动的意识。我国对中学阶段的体育社团重视程度也不够,也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是相对小学来说,条件有所改善,校方

3、也比较重视。大学阶段的体育社团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也存在学校不重视的问题。 (2)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不足。教师在社团组织中处于领导监督的地位,与学生直接接触,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有重要影响。但是现在很多小学的体育社团普遍存在教师的专业水平过低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专业认识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培养体育特长的意识,从而淡化了体育社团活动的吸引力。 (3)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较少。长期以来,我国对课余体育活动仍然重视不足,留给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活动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应试教育,反而增加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大大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现在的小

4、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强的现象。 3.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的建设方法分析 (1)校方应当正确认识、重视体育社团工作。正确认识小学社团活动,校方要重视体育社团工作,并且加大投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学体育设施,努力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才能给小学体育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方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搞好体育社团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体育社团成员的思想认识。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学校与教师担任教学、引导、监督与管理的角色,针对我国小学体育面临的师资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可以通过在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相关课程专业培训来解决。如很

5、多高校享有更多的这方面的办学自主权,高校毕业生如果能够掌握一两门有关体育、艺术的技能,就大大有利于毕业后任教并指导小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前体育社团建设面临的师资短缺和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 (3)适当增加学生的课余体育时间,关注学生的劳逸结合。学校管理者应当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规划小学生的社团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在社团活动和体育教育活动中不断发现自我以及发展自身的才能,让学生在体育社团的交往活动中获得成长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善于与他人交流协调并且能够有效组织团队的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前体育社团建设方面依然面临着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应试教育占用学生时间、缺少专业的教师团队等现实问题,制约了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再加上中小学社团活动的体育教育功能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因此,在小学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是有一定意义的,对小学学校体育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