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190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归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研究的主要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我觉得在语文改革方面主要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着手。本文分析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从课堂导入、师生合作、情感教学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字】新课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要覆盖全体学生,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创造性,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

2、不但使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位置,也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抹杀了学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能力。所以,初中语文的创新呼之欲出! 1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材特点 1.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自学 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过程、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它们的改革创新,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 无论学生成绩高低, 都平等对待, 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1.2 课堂教学的动态特点, 学生有效参与 课堂教学的动态特点是指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动态的,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学生开展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之后,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与开课前的预测产生一些不同,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灵活变动,及时作出教学方

3、案的调整,优化教学。因此, 课堂教学具有动态性。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已经做了预测,但是为了达到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有效参与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许多收获。初中语文教师所指导、组织的教学内让那个都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紧密相连,不能是可有可无,而一定是有依据的, 有效的。另外,要保证学生的人人参与, 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学得了知识,取得了学习进步, 凑热闹是不行的。 2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2.1 创设新颖的课堂导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导入对这堂课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精彩、新颖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还可以让

4、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能够积极投身到语文学习中去,这样一来,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就会变得很容易,也能和之前学到的语文知识自然衔接。课堂的导入是否精彩有趣,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在于导入的形式和内容是否新颖。初中生一般对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他们的接受能力也很强。所以,在课堂导入方面,我觉得主要就应体现它的“新”。例如在讲到皇帝的新装这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天,有一个人带着一顶破烂帽子在大街上行走,迎面走来了一个有钱人,就嘲笑他说:“呀!看看这脑袋上带的什么破玩意儿,那也算是帽子?”这个人一听并没有伤心,反而笑着说:“呵!

5、你这帽子下面是个啥嘛,那也算脑袋?”看!这个人的回答多巧妙!很聪明的一个人哦!大家知道他是谁么?他就是安徒生。相信很多同学都读过和听过他的很多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童年,一起走进安徒生的时代和他的童话世界。这样的一段导入,通过新奇的人物故事引出主人公,再通过了解人物来走入新的课堂教学。 2.2 与学生共同研究授课法和分析课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在授课时存在一定弊端,就是教师讲课有固定的模式,喜欢按顺序讲课,利于写板书,让学生理思路。但是这种方法时间久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难以走出模式的束缚。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相违背。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主体在于

6、学生。所以我们在研究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将学生利益放在首位。根据这样的想法,我和学生共同探讨了关于授课方法的问题,最后我们的总结是,任何一篇文章,不管多么平淡,总有高潮部分,而这往往也是吸引众人的焦点。因此我在授课时,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方法。例如在讲到孔乙己这堂课时,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分组讨论文章的高潮部分和线索是怎样的。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但是发言都很积极,大家有共同点,也有分歧,但是大部分同学找出了高潮所在,即断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里的情节。同学们这样共同探讨,情绪高涨,学习很投入,而且之后的讲课也很顺利,从高潮部分入手,顺着线索一一分析。这堂课是师生合作完成,不同于以往的教与学。我们共

7、同探讨了文章情节,同学们团结合作,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 拨动学生心弦,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课堂上, 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要有感情地读, 但要读出感情来, 必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 和文章的主人公达到共鸣, 学生读文章的感情也会同时带动其他同 学进入文章中,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 这样的阅读效果才会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阅读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情,文章情与学生情、教师情充分结合,达到共 鸣就会产生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当然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 用课文情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授散步一 课时,朗读范文前,先打开

8、音乐播放器,在优美的音乐中开始了范读,此时,课堂一片寂静, 音乐的美、读书的美与课文内容本身的美交融在一起,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文章读完了,学生受到了感染, 纷纷交流着自己在和家人散步时发生的趣事, 此时我根据课文主旨要求让学生用“美在” 的句式说出一段话,学生们在交流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师生间情感产生了共鸣,共同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则自然彰显。 结语 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给我们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带来了有利机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越性,遵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好初中语文知识,为他们以后更深远的发展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