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224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古诗文,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并规定小学六年中应积累的名家篇目,其中古诗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寻找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 一、品读字词,领悟诗情 1.创设优美的情境,感受诗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融入诗歌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感受诗歌的意境、情趣。江南一诗最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南西北“戏”完了,就算了?什么也没有留下?这四句诗看似简单,实则趣味十足,鱼儿的活泼可爱,在莲叶间穿梭时的快乐、调皮,怎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

2、在课堂中组织了这样一个游戏:一部分孩子起立并高举双手做莲叶“随风摇曳”;另一部分孩子做小鱼在清清水、田田莲间嬉戏游玩。“鱼儿们”回来后我问他们:“小鱼儿,小莲叶,你们在干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呀?”“小鱼儿”们回答:“我听到莲叶姐姐唱着动听的歌。”“我在围着莲叶姐姐跳圆圈舞呢。”“我对小鸟说老朋友你好。”“我和小虾在说悄悄话。”“莲叶”们说:“我向蜻蜓招招手。”“我看到蜻蜒停在我头上,还告诉我昨晚做的好梦了呢。”“我感到鱼儿在我身边蹭来蹭去,痒痒的。”诗中那种风和日丽、碧波涟漪、亭亭莲叶、摇曳有姿,精灵的鱼儿时而跳跃、时而凝视,与莲蓬道安、和水儿密语,那份自在,那份快乐,随着孩子们

3、的体会与感受,被表现得畅快淋漓。 2.品味诗中的哲理,感悟意境。古诗中不乏有借景抒情,借景喻理,借物喻人的佳作。通过欣赏回味,我们不仅体会到诗人的雄浑气魄,也能感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来,并从中感悟到诗中的意境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进步、勤于进取之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之美;“山重水复凝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曲折萦绕之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进取精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心情等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品味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努力进取,学会了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发现美、审视美、欣赏美。 3.训练语言文字,

4、领悟内涵。古诗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展开丰富联想,发展语言文字水平。比如,在教学咏柳时,可以抓住“碧”字、“细”字、“裁”字。“碧”字是大背景。碧绿的山,碧绿的水,碧绿的原野,碧绿的树。“细”是大背景中的一个特写,新长出的柳叶,细嫩、细腻、光亮鲜明,形状细长,似眉毛,似月牙,似小船,微风过处,飘飘荡荡,像为春天歌唱,为春天舞蹈。“裁”字是对“细”字的拓展与引伸,二月春风这把剪刀,不仅裁出了柳叶,还裁绿了小草,裁开了鲜花,裁化了冰层,唤醒了青蛙,唤来了燕子。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去评说,就会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古诗

5、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运用故事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听故事身心体验 在古诗文中采用听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它可以使孩子们更好更快地入情入境。例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课标版第五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开头:(老师充满激情地)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顿时眼睛发光,精神饱满)有一个蓬着头发的小男孩,拿着钓鱼竿来到了小河边,他想学习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他的个子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四周的草儿几乎把他的身子都盖住了。他可不管这么多,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的,他

6、多认真啊!(这时加上老师的体态的作用,学生已完全进入角色了)。(老师用急切的语气说)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经过这里,看见了他,想去问个路。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老师加动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略作停顿,让学生参与故事的编撰、创作,适时给以鼓励)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鱼逃走才不理他的。这小男孩可爱吗?(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使小男孩的形象在小朋友头脑中鲜活和丰富起来。)这一极富意趣的情境被唐朝的一个诗人胡令能看见了,就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题目是小儿垂钓这时,学生已经进入了非常积极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的轻松。与传统的释题,释词,释句模式比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三、欣赏品味诗境 我们从

7、小学教材古诗的分布可以看出,越是低年级,诗歌的数量安排越多,而古诗文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意在提高文化底蕴,属于品味和鉴赏的高等级工作。那么要从哪些方面来指导学生审美呢? 1.通过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要的还是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通过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比如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第一次接触诗歌,总是会像跳皮筋那样把诗歌背的朗朗上口,可是,一旦你告诉他们诗人当时的心情,或者示范朗诵一下,他们很快会像个小诗人一样,摇晃着小脑袋,一副陶醉的模样。尽管,我们已经摈弃了传统的“摇

8、头晃脑”,可实际上,摇晃的过程,正是他们对诗歌的音乐,节奏,甚至情感的体会过程! 2.通过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如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告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是,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