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228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例如在问题教学中,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效地启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活动。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因此问题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好问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还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设计问题,已经是当前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怎样才能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真正达

2、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在问题教学中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问题教学法的本质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求解、延伸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

3、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2.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非常重视过程的教学方法,它展现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索过程。问题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 2.1直接法:也就是根据题目的问题取向,直接设问。 2.2因果法:就是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3评价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不并确表态

4、,而是把学生思维的各种结果精心编排成富有启发的组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结论。 2.4综合法:设置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在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因此设计的问题最终要有效: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及基本心理状况等。问题还要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欲望,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参

5、与探索,接受问题的挑战。因此在运用问题教学法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注意控制课堂提问的难度。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经验丰富教师的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3.2注意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也是适得其反的。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

6、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3.3注意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往往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一般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510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

7、还应加长。 3.4注意把握课堂中学生发问的权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起源于疑问。多问是开拓创新之门的钥匙,课堂上教师要把发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问题多去探索,提出不同见解。有时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不作简单的答复,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讨论中解疑。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问题教学的运用,就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以至于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新课标教学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