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252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有效教学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阶段又是学生知识增长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应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笔者拟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一条明线或暗线贯穿于课堂始终,情境一般作为素材或背景引出课堂的主题,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2、解释、解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情境设计的全程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常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但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为了情境而设计情境,使情境沦落为花哨的摆设,作用不大。如让教学情境生活化,知识建构理论倡导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自主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无白纸,他们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与交往活动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理解与看法;学习不是单一的由外向内进行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把学到的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结合,完善、丰富并改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与生

3、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安排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 二、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 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

4、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 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 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 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 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 以致于既增加学生负担,又浪费课时。 三、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 1、探究令人困惑的情境和问题能培养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驶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可以得到反证,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探究机会少,但机械重复地听、记和练过多,无意中伤害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导致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约25%是减弱,约30%说不清。因此,要在平时教学的准备、理解(或建立表征)和应用3个阶段中,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佳匹配的问题

6、,或将某些活动加以修改,以便让学生提问。提供机会使学生更多参与逼真的科学过程,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行动,沉浸于探究活动中,享受思考问题的机会,享受问题中的乐趣,即所有人经过努力都会得出“哇”的惊喜。 2、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内容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年幼儿童身上容易看到好奇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越来越少。在学校中,他们面对的是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内容、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方式、教师为他们选择的学习时间。很多时候,这种由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或仅因为有趣而提问题的观念离孩子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至少偶尔给学生选择他们喜欢学习内容或讨论他们提出的有趣问题的机会,有自由选择机会的学生有

7、更强烈的好奇性和兴趣,我做某事是因为我选择这么做,而不是别人要我做。 四、设计好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获取与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观察与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1、要把传统的“看实验”转变为“做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自己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教师的实验演示为学生观察提供了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认识、理解。然而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往往自己把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与动手的空间,使

8、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总结实验结论的乐趣。 2、恰当的进行趣味实验。如果要使一节课长时间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创设情境,使课堂内容有充分的吸引力,而趣味实验的引入实现了这一难关,通过一项趣味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与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自主探究的热情。 3、改进实验装置,实现绿色实验。在教材中设置的化学实验中,有些存在药品用量太大、药品或产生物有毒、爆炸等不安全的因素。因此需要教师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使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安全、可靠,减少实验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这样也会使化学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之,要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的目标,需要化学教师敢于创新,善于研究,讲究科学的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信新课程教学会一直活力充沛,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