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255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高中英语教师担负着承上启下、培养外语人才的重任,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笔者仅想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 职业道德素质 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内在动力,是成功实施新课程的前提。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师同行、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社会成员的道德等。笔者通过对本县几所中学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专业思想还是正确的。对教师职业这一项,表示“非常热爱”的人数占12%、“比较热爱的人数占42%,“有点热爱”的人数占48%、而“不热爱”的人数仅占总人数

2、的15%但值得注意的是,坚守教师岗位的教师,很多人并非真正出自对教育事业的追求,而是从生存角度来考虑的,把教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2 教育观念素质 教育观念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新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作用。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评价观,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指明了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方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观念的转变决定着教师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因此,笔者就素质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教学效能观、评价观和语言观对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理念比

3、较明确,教育观念转变较快。不容乐观的是,在素质教育观方面,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很有必要且一定能做到”只占8.8%,认为“有必要,但很难做到”的占83.3%,大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持怀疑态度,还有的教师持彻底否定态度。调查中教师反映,只要有高考“指挥棒”在指挥,应试教育的许多措施很管用。可见,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仍是升学问题。 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仍是迫切的任务,教师的文化素质结构不尽合理,需要加强完善和提高。 3 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相关建议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现状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之间已经存在的较大差距,必须努力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切实提高英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

4、。应该如何提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呢?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3.1 加强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 英语教师的职业改变机会往往多于其他学科教师,对他们来说,在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任教,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是不会全部身心投入英语教学工作的。从调查中也得知,还有部分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够崇高,教育动机不够强烈,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促使他们更好地献身于农村英语教育。提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最根本的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大部分是本地人,因此应努力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职业

5、道德需要,并逐渐地转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英语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我们过去对农村教师要求较多,而对教师的权利保护、给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待遇远远不够。目前许多农村学校仍然存在福利待遇不好、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教师的义务和权利往往是不对等的。因此,应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3.2 开展新课程培训,侧重改变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取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更新。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已经基本了解并认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

6、育观念转变较快,但在教学行为上却得不到落实。而且通过调查还发现,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领导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这是因为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英语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因此,有关部门要大力加强新课程培训,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加新课程培训。培训要集中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上,要帮助教师转变旧观念,建立新观念,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教育观念,了解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具体内容、评价标准以及新编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的新特点,增强实施新课程的信心、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帮助教师付诸实施新观念,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

7、和问题,改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要求对教师的培训方式进行变革。首先,培训过程要以“教师”为本。有效的培训应有教师对培训全过程的充分介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相互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探究、合作氛围,以参培教师为主体,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交流经验,实践反思,共同参与新课程的开发和培训。其次,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专家讲座、问题探究、同行交流、案例教学、情境体验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培训。 3.3 优化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坚实,但现代语言学和外语学习理论知识比较缺乏,文化素质结构不尽合理。因此,改革继续教育课程

8、结构势在必行。在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要遵循群体的统一性与个体的差异性,采取菜单式自主选择培训课程为主;其次,课程设置应避免追求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再次,课程体系应以解决带有共性的重大实用问题为中心,从理论的应用、研究方法的应用、技术手段的应用及专业能力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来支持问题的有效解决。选定课程科目的学科背景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科目内容应当在教师的经验范围之内,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最后,课程设计应当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最迫切的问题。总之,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自主学习意

9、识;要形成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动态课程结构;要将英语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合理地、及时地、适当地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 3.4 开展校本培训,完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 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一种基本途径,其中包括校本培训和非校本培训。由于英语教师师资紧张,教学工作量偏大,工作负担较重,经济状况不佳,进修地点较远等原因造成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外出进修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校本培训是完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能力素质结构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有学者指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一定的学校、一定的课堂、一定的学习者和一定的教学做准备。因此,对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必须切合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以学校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是一种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它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适合全员培训的特点,有助于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各个学校的英语教研组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旨在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教研活动形式,如组织观看有关教学录像、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单元集体备课、课堂研讨、教学案例研究和组织教师开发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等。 责任编辑:张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