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267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畴较广,在对学生直截了当的铺陈数学内容时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数学中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W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制约着数学的探究与自主积极性,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柔性处理,通俗易懂的将数学知识点呈现出来,学生的理解更为透彻,记忆巩固强化,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新时期对素质教育的需要,基于学生的水平导入契合学生熟知问题的生活化内容,为小学数学课堂填充活力。 生活化教学,赋予了呆板的数学内容灵动的变通性,学生将教材重点迁移到生活中得到了实际利用,教师引入生活典型案例详解数学的重点环节,形成数学与生活两者的良性循环,生活化的元素

2、内容应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后,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的感受为体验反馈,及时在课堂上融入生活情境,创建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有效利用,从而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逐渐养成利用数学辩证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辅助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养成。 一、依托环境进行生活化实践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可依托环境条件,构建生活中的数学趣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环境探究,在自然空间中感受数学对实际的利用效果,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活动与生活化的现场观摩,能够让学生以直观的角度面对数学与生活的整合,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提高课堂积极

3、参与度。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后,把学生带出了教室,来到了学校操场上,并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咱们学校打算修建操场,操场的长度是60米,宽度是40米,如果先铺10厘米厚的三合土,再铺4厘米厚的煤渣,那么需要三合土、煤渣各多少立方米?”然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计算这一问题。这样通过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推进问题延伸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地

4、,课堂的封闭限制,对于生活化的导入十分不利,教师可在课堂上创建出多层次的空间体验,以情境的想象虚拟构建,促使学生乐于探究数学真谛,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空间构造能力,学生在此期间发现了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数学内容,无形中延伸了数学的认知,教师应予以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机会,鼓励学生以生活情境的天马行空想象,构建独立思维。例如“45个同学游览公园,门票售价为个人每张20元,团体(满50人)打8折。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佳的购票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最佳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理财意识,又使其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活动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生活中

5、的事物,结合有关数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关注生活细节提高认知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对于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知识与现象充耳不闻,过目不视,而到了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又常常为数学知识的讲授缺乏一定的生活案例而抓耳挠腮。造成这样的现状的原因在于我们平时不能够透过生活现象捕捉数学常识,不能在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一定的生活意识,造成了生活、学习两张皮,没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培养自己在生活中捕捉数学知识的习惯与兴趣,并将这种习惯与兴趣转嫁到学生身上,让两者共同进步,相辅相成。譬如,在讲授“克与千克”这一知识版块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

6、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在课堂上给他们安排了许多教学用具,诸如水果、刀具、秤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称重。种种措施下来,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重量感知还是不够,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在于教师的授课方式,而在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于是可积极联系家长,让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安全的工地上,让学生真实地参与生活,即使没有课堂上教师的再三强调,学生对于“克与千克”的重量感知也非常准确,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很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与课堂的有效性。 四、拓宽数学活动教学空间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

7、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学习,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在看、听、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数学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怎样计算利息?”“钱存多长时间合算?”。对于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不能急于解答,要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请教银行职员,然后自己核算以下,回到课堂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教材,由于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自己又学会了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结语 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