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312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阶段是最基础的学习时期,基础打扎实了,以后的学习才得心应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教会学生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教会学生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要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教会学生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同时还要选取最能发挥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21.062 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克服小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疑惑,有效地提高小学生

2、的学业成绩。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来看,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学生家庭方面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长对小学生过分溺爱,纵容,导致小学生出现自私、傲慢、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久而久之,发展为不良的嗜好和习惯;另外,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正面引导和应有的关爱,当遇到问题时,没有很好的,能指引他倾诉的对象。其次学校方面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没有得到正确确立,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发言不积极,长此以往,学生产生不良的习惯。最后学生个人方面有些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性格方面的缺陷比较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地的纠正和引导,长期积累,容易产生不良习惯。 综上所述,既然小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多方面的,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小学生不良习惯加以纠正,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改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完成,同时还要注重小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养成课堂上专心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爱好广泛,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多媒体演示和教师的板书、教师讲课时的各种动作;要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与同学的发言;在观看和聆听的基础上

4、要思考学习的内容和问题,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发言,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复述出来,供大家分享。培养小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创设情境教学、说话语言清晰、教学方法灵活、评价手段多样,同时要求小学生对教师的板书、演示要仔细、认真的观察,要按教师的要求认真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二)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方式很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故事会、家长每天陪读一小时等活动,为学生做读书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当然,这种习惯的养成,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5、,也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坚持。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阅读。 (三)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是读题,弄清题意。从低年级开始要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逐字逐句边读边记边理解。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应用题是用词表达它们的数量关系的,叙述题意时,要弄清词语在题目中的含义,这样有利于对题目的理解。 (四)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中,第一,要让小学生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产生独立思考的热情,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养成小学生独立

6、思考的习惯。第二要鼓励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活动,对小学生敢于独立思考的活动,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小学生解决的办法。第三在教师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小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都还没在头脑中理清问题,想出一个解决的思路,就被中途打断,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能力较低的学生,他们甚至还没有弄清问题,就被迫中断了。现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和发展。所以,教师需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能有发现。第四,要及时组织交流活动。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

7、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在独立思考后要及时组织讨论活动,让小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小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在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鼓励小学生大胆质疑。任何时候,质疑比解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五)要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要教给学生做作业的方法。小学生作业的好坏,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教师从板书到批改作业,都要给小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同时还要教会小学生认真做的方法,小学生只有认真细致掌握方法,才能有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2.要让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不依赖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还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的作用分量适当,难度适中。 3.要培养小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在平时的作业中,要提醒学生把自己做好的题目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漏题,是否在抄写的时候看错了。只有从源头上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大大?p少出错的几率。在批改作业时,如果是简单的知识点的错误,要把作业发回学生,让学生自己检查订正,再交上来批改,这样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作业马虎的坏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