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395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 在小学阶段,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学会的内容,因为这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情景化课堂中,展开识字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通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在小学语文情景化课堂进行识字教学的策略。 情景化课堂是指把情境化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和认识所学的知识内容,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像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说的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它们不能

2、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非常原始、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偏旁组合识字,通过抄写、组词、默写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等等。在这样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够机械地不断重复地写字、识字,这使得学生对识字教学没有太大的兴趣,更没有热情去学习,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不能理解这些词、字的意思,进而出现学得慢、忘得快的现象,这对小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忽视学生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

3、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因此,针对这个目标,大多数教师都把识字教学当成了一项教学任务,只专注于如何让学生多识字,以此来完成这个目标,而忽略了教学生自主识字,造成识字教学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学会认字,而大部分学生却是字没学会,书也没读好,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的要求,正确指导学生识字,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小学语文情景化课堂进行识字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情景化

4、课堂进行识字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玩、好奇、求知的天性来引导小学生识字,让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既能够快乐学习,又能够学会识字,主动识字,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1.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小学生识字 游戏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小孩子从小就喜欢玩一些躲猫猫、过家家的游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孩子的这些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小学生识字。例如,在教学第四课操场上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玩“开火车”的游戏,每一组学生为一辆小火车,把所学习的生字写在小卡片上,每个学生读一个字,如果读错了,火车就停下,这个时候就需要“修理员”过来帮忙,把这个字正确地读出来之后,火车才能够继续往前开,这样重复下去,直到

5、把所有生字都全部读完,最后看看每一组认识生字的情况。这样一个小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小学生都参与到识字教学中,从而使小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这些生字,掌握这些生字的正确读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识字 创设问题情境,是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处于智力萌芽和发育的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以及未知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提升学生识字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设问题睛境,使小朋友能够带着问题识字,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红”这个汉字的时候,可以先询问小朋友知道哪些颜色,然后慢慢引出红色,再询问红色的物品有

6、哪些,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面找一找有哪些红色的东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区分颜色,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用“红”字组词,鼓励同学们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样既能够使小学生们认识“红”这个汉字,还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小朋友们的识字能力。 3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小学生识字 小学生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有的小朋友睡觉前都要听爸爸妈妈讲故事才能够睡得着。因此,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将一些较为抽象的字改编成小朋友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有趣的故事。例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时,文中有小松鼠问鼹鼠“这是什么花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小、松、鼠、花

7、”这几个字。文中还有鼹鼠说“这是花生的花。”这时,教师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鼹、生”这两个字。同时,在结语有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谁把花生摘走了呢?”通过这句话,教师也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谁把花生摘走了吗?让小朋友们进行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小朋友们,花生是长在根部的,不是在花那里结果,从而让小学生对“花生”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下,可以给小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把故事和识字教学结合到一起,既能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又可以达到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天性特征,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探索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引导学生将识字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识字水平和识字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