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55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艺术的分析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语文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语文学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学生时常听老师提问,受教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遇到的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因此,我们课堂提问不仅要使学生“通其义”、“得其要”,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我认为关键还是课堂提问

2、。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 一、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策略。 (一)、有的放矢,提问要“明” 提问要“明”是说提问要明确、具体,表达必须准确无误,用词要恰当,屋歧义,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在解释蝙蝠飞行原理时,若问“蝙蝠在什么时候能飞行?”部分学生会答出“在夜晚飞行原理时,”这是在提问中用词不当造成的学生答错,其中的“时候”一次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答案必须和实践因子有关系”的暗示作用,如果改为“蝙蝠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飞行?”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提问内容的科学性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

3、量的重要保证,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迷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认识。 (二)、巧妙设计,提问要“精”。 “精问”是指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步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祖国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

4、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练”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三)、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把问题

5、提“活”,就是说要设计一些能拓展学生思路引起丰富联想,开展讨论的问题。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最后,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现在的年代,生活在我们身边,她会怎样呢?这样学生就会加以想象,畅所欲言,同时也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由浅入深,提问要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引导提问。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

6、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谢。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

7、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不相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展开,不失时机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不足。 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

8、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激发情趣,提问要重“情”。 从语文教学的对象上而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他们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特别的。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即激发情趣,目的是让老师有感情的教,学生有感情的学。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流露,把握一篇

9、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制造一种情感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例如一个典故,你可以就此讲一个故事,学生都喜欢故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字词有意思得多,对于文学常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不要用记忆的思维来回忆,溶进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解,这样就有意思得多,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 (六)、学有所获,提问要重“效” 有效的课题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

10、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到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教师抓住对话,设计两种不同的问题A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理是怎么想的?又怎样做呢?B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呢? 第一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

11、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七)、相互促进,提问要重“评”。 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评价,

12、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还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

13、应复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课堂提问的艺术“点子” (一)、抓住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阅读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苦柚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

14、了柚子这种水果,然后投影出示柚子,看着投影,我发问“柚子有甜的,也有苦的,要地你们去买柚子,是愿意买甜的还是苦的!”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发言“当然是买甜的,有谁愿意买苦的!”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有人买苦的!我们课文中的老华侨不久是买的苦柚子吗?”我抓住时机提问“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老华侨为什么要买苦柚子呢?”至此,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忙打开课本,从中寻找答案,这样,抓住课题这个兴趣点提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目标,引导他们自觉去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提问。 每篇课文都有重点,教师备课时必须确定重点,然后围绕重点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在有限时间内正确

15、、快速地理解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苦柚这一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体会小姑娘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并学习小姑娘诚实、善良、为别人着想得高尚品质,根据这一重点,我设计了一组问题 1, 小姑娘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柚子的? 2, 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介绍自己的柚子的?这体现小姑娘什么样的心灵? 3, 知客人要买自己的柚子,小姑娘是什么态度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又体现了小姑娘什么样的心灵? 4, 当一张崭新的一百元钞票出现在小姑娘面前时,小姑娘又使怎样做的?你觉得小姑娘怎么样? 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小姑娘诚实、善良、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打开思路,体

16、会思想感情,从而改善了学生的思绪品质,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抓住难点提问。 难点就是学生不易弄懂而又必须弄明白的地方,抓住难点提问,可以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的理解课文。如在教学苦柚时,老华侨“孩子,凭着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子也会变甜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难点,我针对这个难点,设计了两个问题 1, 小姑娘难道真的有法术,能把苦柚变甜的吗? 2, 是小姑娘的什么使老华侨觉得柚子虽苦,但心里甜滋滋的? 这样提问,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展开讨论,最终明白是小姑娘的一言一行和她那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老华侨,使得苦柚变甜的。 (四)、抓住发散点提问。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能

17、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地方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同中求异,展开想象。如教学小小的船,当完成图文对照,理解诗的内容时,可以这样一个发散式提问“我”在月牙上还会看到些什么呢?这样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再如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后,老师可以这样发问“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有?”这时班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各抒已见,不肯让步,有的说吃掉了,有的说没有吃掉,有时同学说得非常好,其中有一位同学说“小羊在狼扑向它的时候,勇敢地跳过小溪,狼看着哗哗流动的溪水,摇摇头走开了。“总之,抓住发散点提问,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抓住中心点提问。 中心点酒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18、、段落。围绕中心店提问,可以从一点突破,保证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如詹天佑一课中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根据中心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这样提问,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清楚完整的认识,又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抓住内容的重复点提问。 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或称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在这样的地方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感情内涵。如别了,我爱中国一课中,二次出现了“别了,我爱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抓住这样的句子,就等于抓住了作者所强调的思想内容。 俗话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教师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选准提问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形成问题系列,力求使问题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宜精不宜多,宜简不宜繁,要做到问得适时、适量,问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提问才能有助于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