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57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研究 摘 要:动机是学习英语的根本要素。民族院校的大学生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动机的激发与培养至关重要,动机包括学习英语的目的、兴趣和态度,从这三方面进行讨论,以便能够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由人的需要所引起。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学习效率就高。本科院校均要求为大学生均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民族院校也不例外,但是民族院校的生源大部分为少数民

2、族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意识和动机普遍放松下来,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而英语知识主要来自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外语类专业除外),那么,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本文着重从学习英语的目的、兴趣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习需要有的放矢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各异,是为了修学分、四六级考试、考研、出国等,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英语与个人的学业(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长远的目标和间接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仅有长远的目标是不够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以及在短期内看不到成功、没有成

3、功和满足的喜悦感时,学生则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根本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要明确学习英语目的并制订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大学英语一般开设在本科专业的第14学期,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目的的教育。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一个单元的新课前,应该在大体上给予学生简单的课文介绍,并告诉学生本单元将会学到些什么,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具体可以学习到的一些应用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点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查,学生明确了这些学习目标后,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学习效率将得到有效

4、地提高。 2.用“危机感”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对于那些有着短期目标或是那些目的、目标不明确的学生而言,用危机感来激发他们的动机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如,四六级考试的要求、奖学金评定、学分绩点等等,但须注意,教师用“危机感”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时,切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 3.利用原有动机迁移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原有动机迁移是指:“利用学生所喜欢的其他活动的动机,使这种动机和学习发生关系,把它转移到学习上去,从而产生学习要求。”西北民族大学针对舞蹈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差的现状,组织专门的教师队伍尝试舞台式教学,通过讲授一些简单的对话和排练歌舞剧(英语

5、)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计划将这种改革在民族类专业中实施,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建立良好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习动机起促进作用,不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就不知学习结果。而正确、合理的评价会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薄弱点在哪里,同时也知道了能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反馈沟通机制,对于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更多的投入。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自觉性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眼、耳等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

6、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信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中用“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学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中部分生动的课文,利用丰富的体态语言加上标准的口语朗读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准确的读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真挚朴实的情感,丰富的身体语言,都可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期基认为:“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唯一的能源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取得成绩的欢乐和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自己创造的欢乐,是激发求知欲望的重要源泉。”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

7、、适时地设问,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3.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现代教学中,利用先进的语音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学趣。比如,在讲课前,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听、说、读、写的资料或利用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比如,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课件等,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北民族大学目前为所有大学英语课堂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或语音设备,方便大学英语教师随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 4.针对不同专业和民族的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 西北民族大学和其他普通本

8、科院校一样有各类本科专业,但同时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任,英语学习是大学学习中重要的部分之一,为此,学校针对艺术类学生编写适用于艺术类学生学习的教材、针对少数民族语言专业专门编写了与民族知识相关的教材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在课堂中利用英语讲授民族理论与民族习惯、民俗等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态度决定一切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对学习有着的动力或阻力的作用,基本的情感态度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教师须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状态,

9、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而,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好的教师应有敬业精神,很有耐心地能理解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好的教师还能够很好地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并平等对待学生、吸引学生和感染学生;好的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边教边学,在教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2.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感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容易产生语言焦虑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有时当他们感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产生紧张、害怕感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

10、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适应现代的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辅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授人以渔的境界,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良好的学生能够非常自觉学习,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很强的自制力,而意志薄弱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对于民族院校中英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需要教师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加强沟通,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不断的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使他们坚持到底,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动机是学习外语的关键,学习目的与学习兴趣、态度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明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