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505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G807 文献标识A 1009-9328(2018)07-040-01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家长、学校和教师都应当关注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完善。所以,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还要加强心理素质锻炼。本文主要从合理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施进行挫折教育,磨练学生的意志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探究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策略。 中学体育 提升 心理素质 中学时期是完善学生身心素质的关键阶段,学生

2、在这一时期心理尚不成熟,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锻炼。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合理组织体育比赛活动,安排体育锻炼运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一、 合理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中学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与改造活动,这种改造不仅体现在行动上,还体现在心理素质与价值观念方面。因此,教师应当合理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兴奋、沮丧、信心等情绪,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

3、学生主动争取和竞争。比如,教师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分数赛、时间赛、等级赛、联谊赛等多样化的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赛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思想动员,促使学生增强勇气,赛后还要针对比赛结果进行评比和奖励,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身得失,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对比赛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促使他们再接再厉,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帮助他们确立进一步的锻炼目标,增强他们的拼搏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当以团队协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体育锻炼或比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且让学生在合作运动中感受

4、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定期组织篮球运动、跳皮筋、足球活动、跳绳比赛、网球活动等,并让学生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合理开展这些体育运动。这些团体运动参与者有共同的目标,因此,学生会为了团队荣誉积极商讨对策,且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员之间还会积极配合、协作、交流,在取得比赛胜利时,还可以一起庆祝,分享胜利的喜悦,增强自身的成就感。可见,正确组织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 实施进行挫折教育,磨练学生的意志力 当今社会,中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抗压能力普遍较差,这已经成为阻碍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5、的身体条件和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困难度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经受一定的挫折,进而磨练他们的意志,帮助他们形成坚韧的精神。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百米常规锻炼,要求学生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障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锻炼任务。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指导,激发学生的斗志,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的成败。需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应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大体育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设置体育训练目标和评价考核标准,避免因锻炼项目难度过大,挫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

6、的自信心 中学生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呈现出不同特点。一些学生原本身体素质较差,因此,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害怕自己因无法完成任务而出丑或遭到嘲笑。还有部分学生因自身性格特点或家庭原因不愿与人过多接触或交往,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心,且无法在体育学习中进行合理定位。因此,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采取“胜利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获取更多成功体验,体会到更多的成功乐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具体而言,教师要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体育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

7、化、层次化教学目标,并合理设置体育锻炼项目,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活动目标,完成锻炼任务,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教师还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困难和疑惑,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以此减轻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中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锻炼结果进行合理点评和鼓励,例如,对按时完成任务或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于未能完成目标的则要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8、。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 宁艳华,裴玉东.现代体育

9、教育中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关系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18. 2 单玉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8.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

10、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 还士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师通讯.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