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545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时,会遇到一些难于记忆的名词、生理过程等,多数学生只会机械记忆法,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记忆效果也不好。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呢?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办法。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对某事物的发自内心的爱好程度,是心理上的需求度、渴望度,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智力开发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上,不断改进教法,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将学生的求知欲转化成学习的兴趣,变

2、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开端巧设疑念,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言是每一节课的教学开端。引言若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趣,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重视引言的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例如:趣味式的提问常常用在新课的开始,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生疑、知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的、独特的认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如在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时,笔者没有急着进行内容讲授,而是先提出问题:“早晨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好?”又如讲到“植物的

3、呼吸作用”时,提问:“为什么卧室里不应该养很多花?”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生物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不是基础工具课,容易被学生忽视。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的,要上好生物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但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 1.充分运用生物插图作用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是具体实在的事物,在课堂中如果不用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无论教师的语言怎样动人,逻辑

4、怎样严密,学生始终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实物、模型和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真地观察、讨论、思考、归纳、探索,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学,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相对欠缺。因此,充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能增强直观效果,加强感性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生物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图文并茂,教材配有大量的实拍照片、图片、绘图等。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有些生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所以课本中的大量生物插图学生很感兴趣。 2.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

5、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实验中不仅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实验教学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的研究方法,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直观的观察与实验在学习中就更为重要。初中生物义务教育的新教材也正是因此将探究实验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使这些探究实验发挥其最大作用,就成为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3.联系生

6、活实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不亦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 4.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积极化 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师讲了学生就会了”的想法是错误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必然是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根本谈不上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应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提高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卷入程度。如果让部分学生坐冷板凳,没有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教学也便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思维紧随教师的思维。教师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便要求教师多采用肯定的鼓励性的语言,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用否定的批评的语言。有时学生提出的见解很幼稚,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还不高,但教师应予以积极地引导或纠正而非粗暴地斥责。如果教师因学生的想法太过离谱而责备学生,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