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05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在现在的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年级新课标要求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一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都不能够很快辨认,识字量少等缺陷更是严重限制了学生各项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 通过思索我找到了几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导致学生识字能力薄弱的根源。首先,识字方法掌握不当。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老

2、师对记字方法的讲解,或者听懂了老师的讲解却没有在课下及时巩固;其次,当生字作为单独的个体时,脱离了语言环境,导致学生无法辨认;第三,学生识字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识字。部分学生自身识字量少,在课堂中讲解的字词又难以消化,越积越多,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识字积极性;第四,不爱阅读。由于自身的识字量,家长不鼓励读书,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等原因,学生不爱阅读,识字量自然上不去。第五,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太多,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记忆,让学生在识字中处于被动,养成习惯后只等着老师讲解而非主动识字。第六,教师的语文课堂枯燥无为,学生提不起识记生字的兴趣。 因如上原因的出现,学生尽管学习时间长,但学生的识字量得

3、不到扩展,渐渐会对语文产生畏难情绪,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情绪会一直持续,成绩自然不会得到提高。 根据以上分析,我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来突破学生识字困难的问题。 1.不要过早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 识字教学一直提倡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初次阅读课文后就能够认读出一个个孤立的生字,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教学时,不宜过早把生字从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熟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将不认识的字多顺几遍,在有了一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后再去识记生字,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再将生字提取出来辨认,让学生的识字有了语言环境的依托。 2.不过分追求学生统一达标,注重

4、复现记忆 因为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也有所不同。如果过分追求学生的统一达标,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不仅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有畏难情绪,打击其识字的积极性,适得其反。因此,要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记住一篇课文中的所有生字是不现实的。识字是一个长期且反复的学习过程,要在课堂中创设多种途径辅助识字,让学生多次接触生字,加强汉字的复习和巩固,逐步从课文中识记,过渡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辨认。总而言之,因为一年级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性,不断复现是学生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 3.切实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不强,如果教师在讲解生字词时生

5、硬刻板,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提不起兴趣,走神打瞌睡者比比皆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讲解识字方法或生字演变时,采用多种方法增强趣味性,例如游戏识字,字卡识字,阅读活动,识字竞赛等等,也可以将识字方法和要点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4.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消化知识点,对于已经学过的字,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引导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特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通过点滴积累,不断形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例如,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偏旁记忆法,

6、特殊识字法等等,要通过分析比较,重新排列组合,提高识字效率。 5.分散重难点,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 虽然一年级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但并不等于一节课就只做识字写字这一件事。要想办法在课堂中分散重难点,减轻负担,不过于集中地在一节课中完成识字写字的任务。识字量较大的课要分量走,每节课突出解决一个难点,切忌面面俱到。每节课掌握一种识字方法,并留足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7、。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6.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儿童书面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12岁,开展课外阅读,既能有效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从绘本阅读开始,让学生喜爱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将课文中学习到的生字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 7

8、.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字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信息化发达的现代社会,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就或多或少地接触、认识了一些字词。在教学时要调动起学生的识字积累。提供机会给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以及自己记忆时用到的识字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生字条中圈出已经认识的字,并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读,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同学中激起一

9、种互相竞争的好胜心,促进其课外主动识字。 一年级识字教学因学生学前的识字量、学习能力、学习和阅读习惯等原因,在课堂教学中状况百出,相信通过课堂中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不断激发学生识字潜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