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61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的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高校2018201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普通中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最大,普通小学次之,普通高校差异最小;第二,东部地区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高等学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水平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就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而言,区域内的差异具有主导作用。 一、引 言 习近平在2018年9月25日向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周年纪念活动发表视频贺词时,强调“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

2、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1。教育是最基本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又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颜敏和王维国2认为,我国自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基础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教育不平等问题,如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过程不平等和教育结果不平等。黄戟3提出,教育不平等分为城乡教育不平等、富贫间的教育不平等、性别上的教育不平等、民族间的教育不平等。金生?v4认为,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环境的不平等,分为社会关系不平等、教育身份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平等和教育机会不平等。黄潇和杨俊5将各地财政性教育投入不均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归为影响地区教育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认为二者的累

3、计贡献率达60%以上。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它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从收入来看,教育经费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和其它教育经费收入。 收稿日期2018-02-16 杨 文(1987-),女,四川南充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等方面的研究。E-mail 王海民(通讯作者)(1966-),男,山东诸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研究。E-mail 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投入,财

4、政性教育经费占总体教育经费的70%以上。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8年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首次达到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对政府教育投入有明确规定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政府支付的教育经费要做到“三个增长”,即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要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因此,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数据来反映。 对教育经费支出的研究,王莹6选取了小学和初中

5、的教育事业经费来考察基础教育区域、省际和城乡不均等的趋势。孙志军和李婷婷7根据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一个省20182018年小学层面的教育经费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考察了小学校际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曹飞飞等8通过测算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认为随着高校学生规模逐渐扩大,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但增长十分缓慢。戴静9认为,目前行政性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提供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我国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再加上地方行政领导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地区间教育财政资金的投入差异的悬殊,并且呈逐步扩大趋势。

6、作为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活动的主要发起国之一,中国将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目前,学者们对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结果不平等,以及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研究较多,而对教育经费支出不平等,尤其是对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根

7、本性要素教育经费生均支出的东、中、西区域差异研究甚少。曹飞飞等8认为,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息息相关,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当年教育总教育经费支出/当年学生数。是衡量教育投入增长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弥补了对我国各级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进行区域比较研究方面的空白。我国地方教育机构众多,包括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学校、成人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成人中学、职业中学和普通小学等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普通小学、地方普通中学(普通初中、高中)及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和以支出占比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对地方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高校财政性教育

8、经费支出进行分析,旨在对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与区域学生人口数量的匹配情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考察地方各级普通学校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区域差异。 二、研究方法 衡量不同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差异的指数有很多,如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其中泰尔指数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泰尔熵测度 (Theils Entropy Measure)或泰尔指数(Theil Index)是由泰尔于1967年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计算收入不平等而得名,经常被用来衡量个人之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异(或称不平等度)。严全治和张倩倩10指出,泰尔指数主要包括两个系数分解指标L和T,两者的不同在于泰尔L

9、指标以人口比重加权,泰尔T指标是以GDP比重加权。本文用支出占比为权重的泰尔指数来衡量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区域间及区域内部的不平等。 本文选取2018201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普通小学、地方普通中学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以下提到的教育经费均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作为研究指标。由于2018年各地方普通小学、中学和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统计不完全,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剔除了2018年的年度数据,文章后面不做特殊说明。 从总体来看,全国的地方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水平大致在0.0350.049之间起伏变动。20182018年差异逐渐扩大,20182018年差异逐渐缩小,2

10、018年达到最小值0.035,2009年差异又有扩大趋势。具体到各个区域来说,东部地区差异水平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异水平,且变动趋势与全国总体差异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省间差异相对较小,均在0.020之下;不过,近年来中部地区差异变动相对较为平稳,西部地区差异自2009年开始逐步抬升,在2018年超过中部地区,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对20182018年三个区域的泰尔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三个区域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对地方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支出总体差异的贡献。 我国地方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中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如表1所示,组内差异的贡献率在61%74%,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在26%

11、39%。从各个区域来说,东部各省间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则最小。虽然东部地区小学教育经费支出额度最大,但内部差异也最大,说明东部区域内部小学教育经费分配不平等现象更为严重。而对资源相对较少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区域内部小学教育经费分配则相对较公平。 2.地方普通中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区域差异分析 地方普通中学包括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中学教育不仅是小学教育的继续,也是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因此,地方普通中学教育投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普通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与地方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有着类似的区域特点。全国生均教育经

12、费支出由2018年的1 533元增至2018年的11 146元,14年间增长了6倍。东部地区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18年达到16 198元,比中部地区高出120%,比西部地区高出79%。同时也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生均支出高于中部地区,且从2018年开始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从总体来看,全国的地方普通中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水平大致在0.0320.057之间起伏变动。20182018年差异逐渐扩大,在2018年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2018年又达到最小值0.033,2009年差异又有扩大趋势。具体到各个区域,东部地区差异水平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水平,且变动趋势与全国总体差

13、异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省间差异相对较小,均在0.015之下,且变化相对较为平稳;西部地区差异略高于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呈反方向变动。 对20182018年三个区域的泰尔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三个区域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对地方普通中学教育经费支出总体差异的贡献。 同样,我国地方普通中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中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对总体的影响,如表2所示,组内差异的贡献率在56%71%,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在29%44%。具体到各个区域来说,东部各省间中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财政对初中教育的投入差异不大。对于中

14、学教育生均支出相近的中西部地区,西部内部差异始终大于中部,说明西部各省中学教育经费投入比中部地区更为不平等。 总体来看,全国的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水平大致在0.0150.027之间起伏变动,相对于地方普通小学和中学教育经费支出来说差异并不是很大。从2018年开始,全国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差异逐步扩大,到2018年达到最大值0.027,然后在波动中逐渐缩小。具体到各个区域来说,东部地区差异水平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水平,波动较大;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省间差异相对较小,均在0.010之下;西部地区差异略高于中部地区,但2018年呈现出上升的苗头。 对20182018年三个区域的

15、泰尔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三个区域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对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总体差异的贡献。 从表3可以看出,从20182018年我国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差异中,组内差异基本大于组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影响。组内差异的贡献率在46%77%,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在23%54%。从各个区域来看,东部各省间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东部各省间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最大,这一方面是因为东部地区内部的河北、山东等省份与东部其他发达省份的差异较大,如2018年东部的北京市、上海市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分别达到53 224元、32 983元,而山东省、河

16、北省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分别只有17 923元、17 481元;另一方面是由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经费占全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较高,20182018年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经费占全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均在49%以上,故其内部差异也必然会对整体差异构成更大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相对于东部地区内部以及地区间的差异而言,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比较小,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也在逐渐减弱。 由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各地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高校教育经费支出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差距十分明显,2018年区域间差异贡献率达到54%,超过区域内差异。 四、结论与政

17、策性含义 采用支出比重加权的泰尔指数对地方普通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通过直接对三大区域教育经费生均支出的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的生均支出在各个层面表现出一致的差异性。总体来说,东部生均支出要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又略高于中部地区。20182018年,地方普通小学、中学、高校的生均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地方普通小学和初中,分别为10倍和6倍;高校也有超过一倍的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远远不如小学和中学的生均支出,这充分说明我国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视。第二,从总体来看,全国地方普通中学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最大,地方普通小学次之,地方普通高校差异

18、最小。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小学和初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差异不大。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高校发展的足够重视,全国各省高校教育经费生均支出的差异甚小。第三,从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普通小学、中学和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差异水平远远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教育投资不平等现象越严重。而西部地区普通中学和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则略高于中部地区,说明国家及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西部教育投入的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内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象。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容易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即越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快,越落后的地区发展越慢。教

19、育发展也一样,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很难超越发达地区,而且落后地区的教育会陷入自己的恶性循环发展困境之中,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经费支出差距进一步拉大。第四,从组间和组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来看,泰尔指数的组内差异明显大于组间差异,这说明区域内的差异占主导地位。教育经费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分配更公平,区域内的差异越来越大。 从以上结论,结合中国作为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的主要发起国之一的发展背景,不难得出如下两方面的政策含义第一,中国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是与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更与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以及地方领导人的支持意愿息息相关,因此,未来教育领域的财政支持政策,在考虑区域差异的同时,很有必要把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成为政策制定者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第二,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组内差异表明,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政策调整的重点不仅应该顾及到区域之间的各类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而且要考虑如何缩小区域内各省之间各类教育经费支出的差异,尤其是经济较发达但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相对较少的一些东部地区省份,应当及时做出政策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