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65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把握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在介绍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模式进行了积极探讨。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社会也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高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构建一种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潜在心理能量,对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职生处在青年的中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使

2、得高职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年龄特征。高职生由于独立性不足,对家长及老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对社会了解有限,想法过于理想化;对自我的认识定位不够准确,遇到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的改变时,容易出现心理矛盾与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便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其发展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行为实用化 很多学生将学习内容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是否有用作为学习需要的主要标准,自己觉得有用就肯学、乐学,觉得没有用就厌学甚至逃学,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到社会上有用,学了不好用不如不学。 (二)个性发展自由化 当代大学生对个性有着独到的见解,渴望拥有独特的个性,具有强烈的自主独立意识,希望自己

3、能够做自己的主人,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路,不满足于家长、学校为他们设计好的成长模式和发展道路,追求自由、平等、独立。 (三)价值观念多元化 受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更具包容性,更多的大学生强调自我与社会的融合,兼顾索取与奉献,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而又注重自我、注重实际。 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一方面在心理上表现出成熟主导的积极面,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尚未完全成熟而产生的消极面,即生活环境带来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的失落心理,自信与自卑的矛盾,学习适应困难而导致的焦虑和困惑,人际交往困难导致的孤独和抑郁。这些矛盾和冲突会在部分高职学生身上有不同程度

4、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及部分问题学生,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客观方面看,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一部分人认为高职教育不是正规高等教育,也有不少家长把孩子接受高职教育看成是上不了本科院校的一种无奈之举,这种对高职教育的不了解使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上产生冲击,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从主观方面看,高职学生成才的欲望虽然很强烈,但自我认识不清,再加上此时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情绪变化快,

5、认知有偏差,当他们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心理承受力差和调适能力弱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尤其是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压力增大的情形下,他们在适应环境、求职就业、情绪调节、压力管理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如果未能被及时发现并疏导解决,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涵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积极的影响因素,以学生现有的、实际的、潜在的素质为基础,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进而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使每名学生学会创造幸福、感受幸福、分享幸福,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心理承

6、受能力。即从积极方面着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塑造积极的精神能量,进而塑造积极的心态。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建设,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统筹规划及领导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充分发挥校内外心理专业人士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日常咨询、危机干预以及“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操作规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与专业化。 2.建设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专兼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

7、互补、较高素质、比较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定期选派专兼职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相关培训,加强教师在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设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辅导站的负责人由各学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担任,全面负责本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代表担任辅导站干事,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及寝室心理联络员担任本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成员。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帮助学生处理解决适应环境、求职择业、压力管理、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加

8、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新生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艺术、情绪调节与控制、改善学习力、完善人格等方面着手,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讲授、体验活动、素质训练等形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供广大学生选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体系建设。以每年五月、十月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增强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通过开展辅导员心理知识培训,心理委

9、员、寝室心理联络员交流会,发放心理手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书签,海报展,“5?25放飞心情”,心理电影欣赏等活动,在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视与重视。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建立普测、筛查、跟踪、反馈的心理测评工作运行机制,构建学生心理问题早期预警、中期干预和后期跟踪的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健康层次的学生开展教育和辅导,既重视全体又分清层次、突出个体一是面向全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二是对部分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咨询,三是对极少数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及时转介或提出建议。 四、结 语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倡导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方式,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心理教师为核心、辅导员为骨干、专业教师为主力军、家长为后盾、正向能量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它更加偏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与预防性功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高效的学习及工作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情感体验等,全力发掘学生的潜在心理能量,提高其综合素质。实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