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92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将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去衡量办学水平,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也将向国际标准转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必然要根据新的形势调整工作理念和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变化。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随着经济、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其理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临国际政治的多样化、全球经济共同化和信息网络化快速化的形势下,大学生正面临着不断涌入的

2、西方文化思潮和日益开放的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国内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组成、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为人处事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培养需求。 一、我国高校现有的学生工作理念、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重管理,轻服务”,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和教育管理方式。目的是把学生管住,强调的是同一、规范,而这其实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相对较为统一,大多数高校实行党政共管、

3、条块结合的直线职能型的运行机制。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按照“学校一院系”两个层级来设置学生工作机构。在学校这一层级,一般由一位副书记(副校长)具体分管学生事务,学生工作部门对副书记(副校长)负责,向其汇报工作。根据学生工作的职能定位,下设事务中心和办公室,如学工部(处)、团委、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具体负责学生工作。在院(系)层面,一般明确一名副书记具体负责学生工作,并对应校级学生事务管理部门设立相应机构,同时设立学生辅导员,参与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院(系)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直接面对面开展工作,它在业务上接受学生工作处(部)、校团委等校级职能部门的领导,在行政管理上接受院(系)领导。不同的

4、高校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学生事务管理机构设置上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机构是一致的。 我国高校在这样的学生工作理念和模式结构下确实培养出了许多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人才,但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间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中国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这样的学生工作理念和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生实际, 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随着中国经济、大学生正面临着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思潮和日益开放的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国内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组成、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为人处事等价值观

5、、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而高校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课程开展,这些课程偏向理论,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没能达到引领学生思想的目的。 (2)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够。辅导员的本质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目前辅导员队伍从工作内容上看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如宿舍安全卫生检查,课堂到课率检查,上报各种材料,为学生开具各种证明,应付上级各部门的考核和评优;从从业人员背景看以工科为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比例较低,难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工作多部门参与,导致资源不共享,遇事互相推诿,难以落实。往往为学生办理一件事

6、需要多部门共同协调,但是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通导致事情延后甚至被耽误。部门之间资源不能共享,工作效率低下。 (4)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滞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18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2018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各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构建合适的学生工作模式,无法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辅导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研究。

7、二、新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意义 要解决目前我国学生工作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建立符合国、适应未来国际化竞争的学生工作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国内对未来学生工作研究较多的是服务型学生工作,其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最大化发展。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要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引导”。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努力扮演好“学生呼声的代言人、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学生成才的服务员”的社会角色,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要促进学生

8、最大化发展,必须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指导,但是目前从事这些课程指导和研究的大多是辅导员,在没有将辅导员从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之前,辅导员很难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相关研究,面对新形势,国内有学者和高校正在积极尝试一些新的学生工作如有学者提出了探讨“工作室”模式、“参议制”模式、“一站式”模式、“书院制”模式等;目前,部分高校正在探索将事务性工作从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如山东理工大学成立了大学生事务中心,集中办理学生相关事务,切实减轻辅导员队伍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有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开展提高学生发展技能工作的研究,真正的打造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