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昊:一个艺术系学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12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凌昊:一个艺术系学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沈凌昊:一个艺术系学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沈凌昊:一个艺术系学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沈凌昊:一个艺术系学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凌昊:一个艺术系学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沈凌昊一个艺术系学生对影像媒介的探索 一直以来,我都以摄影为主要创作媒介,探索摄影与时间、空间和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摄影的图像属性之外寻找新的可能性。对于我而言,一个优秀的摄影展览,不是简单将图像打印、制作、排列在墙上,而是通过图像重建一个空间,并制造出一个“场”。如何在图像所表达的观念与展览的形式间找到内在联系,并赋予现场一种情境,同样是我在摄影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时光之尘 时光之尘系列,是我在2018年创作的摄影装置作品。我使用一种感光材料制作了与个人回忆有关的一系列照片,并将他们放置在一个黑暗的空间里。同时,我用感光涂料在展厅里写下一些“碎片化”的诗句,观众可以通过特殊的紫光手

2、电在黑暗的空间中观看所有的作品。之所以使用感光材料,是因为我觉得当观众通过光去观看影像,这个过程和人们回忆某件事情或某段经历时的生理过程十分相似。每次,观众只能在庞大的黑暗空间中,看到被光点亮的一部分影像;而当观众看下一张照片时,之前被照亮的部分因为感光材料的易逝性也慢慢在空间中消失。就如同我们的回忆一直处于被不断更新的状态,没有人能完全拥有所有的记忆。当我们想起一部分记忆时,也会失去一部分记忆。我希望将整个空间营造成一种使人被催眠般的场域。这种场域可以让人对图像的认知判断变得模糊,甚至达到一种失语的情境。 创作时光之尘,我最初的灵感来自人类最早的洞穴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我曾看过一个关

3、于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纪录片。一支国际考古队深入到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内部寻找未被发掘的远古壁画。观众能看到考古队员们戴着探照灯安静地凝视人类最古老的洞穴壁画,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唤醒,跟随着光的轨迹,壁画在洞穴中时隐时现。 我当时想,如果可以让图像在空间中消失,当人们去观看它的时候,又会慢慢在空间中显现,这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过程。这种微妙的转换和我想要表达的记忆的易逝性非常契合。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黑暗的空间营造出一种类似洞穴的意象,洞穴也保留着人类最早记忆的地方,如同之前提到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基于这一点,我希望整个展览空间能高度象征化,如同一个潜藏记忆的洞穴。当我实验了大量的感光材料后,我发现有种材

4、料的特性能使观看行为本身就具有观念性记忆被光点亮,又在空间中消逝,就如同一次回忆又失忆的旅程。 创作时光之尘,也是我当时对摄影的思考总结,比如摄影的可能性在哪里?在图像属性之外摄影是不是依然有意义?如何处理图像的观念和形式的关系,并编织出一个场域、一种可以使图片逻辑失效的办法?以及如何使观众的观展行为本身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创作初期,我对展览现场和布展方式进行大量了思考和实验。我画了非常多的展览效果图,并在电脑上通过空间建模一次次修改展览的最终方案。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试错”过程。如同在一片混沌的影像世界中,梳理出一条线索。 创作过程中,“观念”与“形式”始终是一个很难控制的矛盾体。我也时

5、常担心作品会陷入到“形式主义”的陷阱之中。 但我始终坚信,艺术不存在所谓的“标准模式”,每一次新调整都是一次充满可能性的冒险。根据不同的现场、空间和情境,作品的呈现方式永远是在变化的,就如同一个“生命体”一样。实验精神始终是保持作品活力的关键。 心中的景致上海 心中的景致上海是我今年完成的另一件夜光摄影装置作品。在该系列中,使用的图像是2018年和2018年我拍摄的,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和蒋经国故居的照片。图05、06这两张照片,拍摄于蒋经国故居。图是蒋经国童年时代所居住的公寓,之后也作为他在上海的宅邸之一,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公寓,也是国民党内部重要的公共社交场所。上海的社交名流们也常在这里举办

6、沙龙,聚会。当国民党在大陆战败后,蒋经国跟随父亲去了台湾,之后这个公寓也被慢慢荒弃了。2018年,这一区域的居民集体动迁,某地产公司买下这块地用于建造新的休闲娱乐中心,当年末,蒋经国故居被拆毁。 图07、08则是江南造船厂,它是中国最早的造船厂之一。中国的第一炉钢、第一门炮、第一艘战舰都诞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江南造船厂曾被日军占领,并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战后恢复生产,一直沿用至2018年。2018年世博会期间,该厂被征用作为世博会日本企业馆的馆址。2018年5月,江南造船厂被拆毁。 在心中的景致上海这件作品中,对于时间和记忆的呈现,与之前时光之尘非常不同,时光之尘更像是

7、一个私人记忆体,并使观众置身于一个片段式的影像世界中,在展览形式和空间的构建上更强调观众在观看时的体验和互动。而在心中的景致上海系列中,我希望将作品置于一个更大的时间和历史维度去思考。 当观众用手中的光重新点亮历史的遗迹,凝视着这即将被毁灭的建筑,他们在图像上留下的光的轨迹,同时也成为了遗迹的一部分。整个过程更像是一个仪式,将观众带回被遗忘的时光之中,并对逝去的风景再次祭奠和缅怀。 在展览这件作品时,我将夜光照片放置在4个黑色匣子中,并整齐地排列在空间里,如同构建了一个时光“剧场”。这种展览形式本身也强化了作品中蕴含的历史荒诞性。曾经名流出没的别墅即将被娱乐中心所取代,曾经被占领的工厂又“轮回

8、”般地再次成为日本企业展馆。正如同福柯所说“权力不是固定不变的。”新的权力会代替旧的权力,新的历史也会取代旧的历史。而建筑似乎就如同一个容器收纳着各种权力,以及其中的历史。它就像一个“剧场”,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剧本在这里上演,而最后的剧本则是“剧场”本身的终结。我希望这件作品使即将谢幕的风景如同时光的化石一般凝固在观众的眼前。而这与之前时光之尘的碎片化展览方式不同。 解放摄影 从以上两件作品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件作品的呈现方式,以及其在空间中产生的特殊情境,会对作品所传递的观念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创作媒介,不一样的展览形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观感和体验。对于我而言,艺术创作如同“反复试错”,并在这种过程中挖掘创作媒介自身属性之外新的可能性。从最早通过摄影的方式直观地感知世界,到现在慢慢在作品里将“摄影”从图像中解放出来,重新思考摄影的意义,这是很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正是因为困难,才有要继续思考与实践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