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40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大环境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脱节的现象;爱国主义教育忽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特殊性;形式化问题突出,实效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包括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等。 一、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是保证中

2、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设置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形式,目的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然而这些人才学成后能否报效祖国,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心理正处于敏感、动荡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定。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但难以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对象基本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外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较高的生活水准与国内的差异,会使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们比其他群体更容易产生思想上的迷惘,冲击原有的思想政治观念,淡化爱国主义情怀。如果不能通

3、过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会使学生陷入到对国外生活的顶礼膜拜之中,把所学知识作为其谋取居留国外的手段,背离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 2.是应对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借助经济上的主导地位,积极推行着文化霸权主义,不遗余力地把资本主义价值观向全世界输出。处于相对弱势的国家在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走向繁荣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民族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与单纯的国内教育相比,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无疑会面临着更大的文化冲击。作为一种跨文化教育,学生在异国他乡接受教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直接而频繁;即便是在国内学习期间,

4、他们的专业课和语言课多数都由外籍教师讲授,外教也会将西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带到中国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陷入异国文化喧宾夺主,破坏基于本民族的文化信仰。 3.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抵制文化殖民的需要 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西方日益强化对中国发展的遏制,西方国家把削弱民族国家的影响力潜藏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断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比如,近年来屡次发生的西方国家利用法轮功邪教分子、支持藏独势力分裂中国的事件,在海外学习的青年学生置身于比国内更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加容易落入国外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者制造的陷阱,被掩盖在民主、自由幌子下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的社会制度产生不满,成为威胁国家

5、安全的危险因素。 二、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具有清醒的认识,从办学之初就要求各办学机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面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1.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大环境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脱节的现象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现实性,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主题与国家需要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然而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对时代的反映

6、并不及时,偏重于强调国家危难的时候民族大义与爱国表现,而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如何立足于日常生活奉献祖国的价值理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欠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他们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如何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下,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缺乏时代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必然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与生命。 2.爱国主义教育忽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极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学生中存在互相攀比、崇尚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和习惯的倾向,其家庭对孩子的要求集中在学习成绩、人身安全方

7、面,对道德品质教育忽视。他们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较为灵活,对刻板的教育不感兴趣。另外对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冲击较大的是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由于办学体制决定了学生必须有出国学习的经历,国外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中国的歪曲报道,使得国家难以对舆论实行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会事倍功半。 3.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实效性差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语言和专业成绩达到要求是学生能否出国深造的关键,为创造条件,学校往往安排大量语言与专业课程,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被放在次要地位,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评估用卷面考查的结果来衡

8、量,使大学生成为了“理论学者”,导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情感和行为在方向和水平上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在出国后,各学校更是将更主要的精力放在语言和环境的适应教育上。很多办学机构为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把尊重当地文化风俗和法律与保持民族自尊与自信对立起来,一味强调学生要少惹麻烦,甚至忍气吞声,忽视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乏力的原因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挑战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式,必然会对构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爱国主义

9、教育构成巨大冲击。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滞后制约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于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发挥着凝聚人心、引导发展、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在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岗位、利益关系多样化发展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极为复杂的状况,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虽然关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主流仍然局限在本学科范畴内,学科建设缓慢,对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或简单移植或不屑一顾,更缺乏对生态、信息技术等自

10、然科学的系统融合。理论视域的狭窄造成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创新的理论支撑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需要,同时从根本上造成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手段创新也始终处于分散、孤立状态,常常因为缺少系统、扎实的研究而半途而废。 2.自上而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扁平化时代的教育变革需要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工作者共同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依靠自己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权,自上而下有选择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有效地影响他们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但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来临,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学生从被动消

11、费知识变为主动选择知识甚至创造知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根本挑战,学生、社会、家庭纷纷以主体的姿态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中来,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向扁平式结构发展。在扁平化的教育模式中,那种以社会宏大价值为中心的理论世界,各种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特别受到排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讲述话语方式的调整。 3.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随着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领域的领导权争夺日益激烈。作为拥有五千多年传统文明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中国面临的文化冲突比任何国家都猛烈。既体现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冲突,又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

12、种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同时还面临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理性文明的碰撞,市场经济造成的大众文化泛滥与精英文化突围的矛盾。这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局面使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承担起调和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政治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与全球文化认同等根本问题与重大问题的使命,这显然大大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需要重新构建全球化时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机制。 四、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视域,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也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高更新的价值目标要求,为我国

1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 1.增强时代性,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公民教育结合起来 时代主题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同时,以培养我国公民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自觉承担大国责任的世界公民教育也正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对于跨境学习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而言,这种结合世界公民教育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适合。这种教育要求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的全球化意识与开放的精神品格,引导其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保持尊重与宽容的态度,在社会活动中遵循参与和合作原则。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

14、人类整体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共同发展意识以及国际规范意识等。对异国文化给予理解和尊重,勇于承担对于祖国与他国的责任,展现开放的中国所具有的大国风范。 2.爱国主义教育日常生活化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当他们来到异国他乡,面对不同的种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教学方式,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甚至是孤独感。抓住这一心理特点,从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能力提高结合起来无疑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如通过礼仪教育,使学生意识到风俗习惯的文化差异,明白自己的言行代表祖国的形象,在尊重国外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展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进行国防保密教育,使学

15、生认识到和平时期国际竞争的复杂性,自觉保护国家机密;开展避险教育,使学生知道面对危机时有祖国的关心;这些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的教育形式既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 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显性教育模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教学科目设置上,加强历史教育,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海外留学生生活状态的变化纵向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深刻变化;在爱国主义榜样人物中,结合学生特点,以钱学森、邓稼先这些老一辈留学人员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报效祖国等典型人物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成回国;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开发网络等新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发生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虽然身处国外,依然关注祖国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