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41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多层次、多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是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最有效、最关键的仍然是学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在课堂上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史学功能在于“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家瞿林东教授指出“历史意识就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因此,历史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其

2、自身特点和优势,值得每一位历史课教师认真深入地探究。 一、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贯彻三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具有科学的判断力。历史学科的特点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过去性、多样性和连续性。历史是已经逝去的人类社会的活动过程,历史不能重现,这是历史的过去性。殷墟甲骨文,秦陵兵马俑,莫高壁画,万里长城正以一种无形、无限与无常的力量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国情。我们不会也不能割断历史、忘记过去,这是塑造民族素质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计其数的历史人物,层出不穷的历史事件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纵横交错、包罗万象,这

3、是历史的多样性。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社会形态的更替变化,国家民族的兴衰,朝代政权的更迭,历史人物的此起彼伏都遵循时间的顺序,他们之间互为因果,不能割断,这是历史的连续性。了解过去,才能理解现在,进而为明天拼搏,历史感会强化学生的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这是一种可贵的素质。 因此,依据科学性原则,发扬历史学科的个性特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时代性原则。指历史课题教学目标设计中,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

4、材的改革,一些陈旧的内容逐渐被替代,如历史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有关经济、文化、当代史和社会风俗的新内容。当今时代,两史一情教育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历史课堂教学及时反映这一主题,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史实为依据,为学生打通史实与现实的联系点,让学生通过对史实的学习加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发献身人类事业的强烈愿望。 3.自主性原则。指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是历史课的主角,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5、,从而由衷地感到自我创造的快乐。 自主性原则还意味着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人认识自己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认识别人认识自己;二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历史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充实内心世界的同时,从多角度评价自己,通过互相学习与交流,结合历史事实深切体会集体力量的重要、同伴合作的必要,体验到挫折与成功的经验,这无疑会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抓住三个方面 1.注重能力培养。素质形成离不开知识、能力和智力。对于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来说,素质的提高是很不全面的,暴露出许多弱点。如基础知识强而知识面不广特别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能力有大小、高低之分,历史课教学能力培养应立足于发展性

6、。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阅读历史教材与课外读物的能力,学会编列提纲、制作年表图表,学会摘录卡片、写读后感,特别是收集、整理史料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历史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国民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决定国家、民族前途的大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国情教育,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英雄名流、革命前辈、先进人物的生平,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公民意识,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特别是心理素质方面,大多中学生弱项较多,如缺乏抗挫折的

7、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不善于同人合作,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 3.寓教于乐。这是历史课应该具有的一个特色。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的讲解都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切合学生的爱好,激起学生的情趣,吸引他们积极投入。达尔文曾说过学校时期“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份可贵的求知欲也许会造就许多未来的人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中身心愉快地接受知识,发展特长,增强体质,促使学生身心素质提高。 三、历史课堂教学形式要强调三个字新、活、实 历史课堂教学形

8、式可以灵活多样,基于以前诸多弊端,在新课标环境下要强调三个字。入手不要老面孔、老一套,要新方法、新角度,这就是“新”;课堂不要死气沉沉,由教师被动地“灌输”,而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这是“活”字;要有的放矢,实实在在,不落俗套,不搞一哄而起,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这是“实”字。 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改革方案和历史学科特点,将历史课堂中的素质教育形式分为四大系列一是阅读系列,包括历史通俗读物,历史名人传记,历史文献,历史专著等;二是说写系列,如历史专题讲座、主题会、故事会、演讲、人物评价等;三是艺术系列,如幻灯、录像观摩,书画欣赏等;四是技能系列,历史地图绘制,历史小制作,幻灯片投影制作等。 总之,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